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对我国诚实信用原则研究现状的评析/何旺翔(12)
[25] 参见Hans Brox:Allgemeiner Teil des BGB,Carl Heymanns Verlag KG,2001,S.309,Rdnr.639 ff.
[26] 参见[德]迪特尔.梅迪库斯著:《德国民法总论》,邵建东译,法律出版2001年版,第115—119页。
[27] 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257页。
[28] 何孝元:《诚实信用原则与衡平法》,台湾三民书局印行1992年修订再版,第91页。
[29] 江平、程合红、申卫星:《论新合同法中的合同自由原则与诚实信用原则》,载《政法论坛》,1999年第1期,第10页。
[30] 参见前注2揭,第10—12页。
[31] 参见史尚宽:《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336─338页。
[32] 参见前注1揭,第25页。
[33] 前注10揭,第54页。
[34] 郑强:《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价值研究》,载《中国法学》1999年第4期,第87—88页。
[35] 转引自郑强:《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比较研究》,载《比较法研究》2000年第1期,第44页。
[36] 参见前注25揭,S.25,Rdnr.32 ff.
[37] 前注10揭,第59页。
[38] 陈红:《诚实信用原则与自由裁量权》,载《法学》1997年第4期,第22页。
[39] 蔡章麟:《债权契约与诚实信用原则》,《中国法学论著选集》第415页。
[40] 梁慧星:《民法》,第323页。转引自梁慧星:《诚实信用原则与漏洞补充》,载《法学研究》1994年第2期,第23页。
[41] 前注10揭,第56页。
[42] 沈宗灵:《比较法总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52页。
[43] 参见前注1揭,第28页。
[44] 参见詹思敏、王晓明著:《民事证据制度的改革与证据规则问题探索》,载《中国民事证据的立法研究与应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363页。
[45] 参见宋金林著:《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研究》,载《中国民事证据的立法研究与应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500—501页。参见单国军著:《关于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的基本研究》,载《中国民事证据的立法研究与应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470页。
[46] 前注35揭,第52—53页。
[47] 前注10揭,第56页。


总共13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