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竞争导论(上)/段明学(8)
从微观上看,政治竞争是零和的政治游戏,一方的胜利总是同时意味着另一方的失败。但从宏观上看,政治竞争中并不存在永远的赢家,也不存在永远的输家。竞争的胜利者并不能一劳永逸地独占政权,他的任期受到法律的限制;他也不能随心所欲地行使权力,他的权力同样受到法律的规范。在政治竞争中的失败者,也不会被彻底淘汰出局,甚至遭到肉体上的消灭,他勿需为自己及其盟友的生命担忧,因为他的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他仍然是政治运作中的重要影响力量,可以作为议会的反对派,继续影响政治过程;他还可以等待时机,争取在下一次权力竞争中战胜对手以图东山再起,而不必孤注一掷,冒险采用非常手段进行反击。所以,政治竞争的胜利者和失败者都可以保持一种比较平和的心态。
第四,政治竞争与政治权力资源的争夺密切联系。
一般地说,政治竞争的结果主要取决于政治主体所拥有的政治权力资源,以及因此形成的政治影响力。政治权力资源,又称“政治资源”,按罗伯特·达尔的说法,它是政治主体可用于影响他人行为的手段,包括金钱、信息、食物、武力威胁、职业、友谊、社会地位、立法权、投票以及形形色色的其他东西。 可以看出,政治权力资源既包括物质资源,又包括精神资源。在传统社会(奴隶及封建社会),政治主体获取政治权力的基础主要是暴力资源,“枪杆子里出政权”,权力争夺通常只在统治集团内部进行,一般不与人民发生直接的联系,社会所了解的仅仅是权力争夺的结果。只有在发生大规模的流血冲突时,普通百姓才被卷进去。而现代社会的政治竞争是在全社会的普遍参与下,由具有合法选举权利的公民通过投票中的选择来进行最终裁决的。谁争取到多数选民的支持,谁就可以合法地上台执政。“各政党为了争夺执政权,总是把重点放在对民心的争夺上,因为到底由谁掌权,最终由选民说了算”。 为此,各政党在争夺政治资源时,总是把它与选民的支持结合起来,力求获得更多的选票。(1)通过争夺意识形态的主导权,控制和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过程。各政党借助报纸、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向选民兜售自己的政治主张,竭尽所能地对人们进行意识形态的教化,“使他们相信这个党的纲领和策略正确”。 政党影响和控制人们思想观念转变的过程,属于政治社会化过程。“一个政党越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影响和控制人们的思想观念的转变过程。就越是容易获得对政治过程的控制或最大限度地影响政治过程。” 也可以说,在政治竞争中就越是处于有利地位。(2)各政党特别注意展现他们领袖的个人人格魅力。特别是在总统制国家,尤其如此。广告和电视特别展现领袖的形象,有时甚至不提他们的政党,领袖们总是以充满领袖魅力和遇事果断但平和又细心的形象出现。例如在1988年法国大选中,“密特朗总统竞选的成功完全是个人成功,他是一位大众爱戴的父亲般的现职总统,高尚,……到了一个几乎是无党派的程度”。 (3)政党还不遗余力地向社会筹措资金,以争夺到尽可能多的物质资源。因为“金钱是政治的母乳”,谁拥有更多的金钱,谁获胜的可能性就越大。“虽然谁最有钱就能稳操胜券未必尽然,但是谁要是没有钱就休想获得任何重要的政治职位,这却是千真万确的。” (4)各政党通过对现任总统(总理、首相等)在位政绩的评价,以攫取对己有利的权力资源。较为典型的是美国共和党人罗纳德·里根。里根两次竞选总统的口号都是“你们比4年前生活得更好吗?”这句很平常的话,却很有份量,胜过千军万马。1980年,“你们比4前生活得更好吗?”将卡特逐出白宫;1984年,“你们生活得更好吗?”使里根留在了白宫。 另外,各政党还经常通过提供某些社会服务,以博取人们的好感知支持,如政治学者罗斯金所说:“一些美国政党甚至提供社会服务。纽约的坦慕尼丁就为欧洲移民提供周到的服务,它在帮助他们寻找工作和住处的同时就将他们招到民主党的麾下。” 总之,政治竞争与政治权力资源的争夺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占有充分的权力资源,是政治主体夺取国家权力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总共31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