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企业重组中的商标事务/王瑜
企业重组中的商标事务
企业本身也是商品,通常情况下可以自由买卖,企业在不同阶段根据战略决定买公司还是卖公司?正如《三国演义》开篇:“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企业分分合合也是常态。
企业并购犹如重组了新家庭,把商标看做是企业的孩子,重组企业“孩子”的身份就有些复杂,创始人是亲妈,重组企业是继母,各自融入的感情不一样。重组企业分手商标/品牌怎么办?随亲妈还是跟继母?现实中上演着悲欢离合,受伤的是孩子,曾经集百般恩宠于一身的商标/品牌恐成弃儿。
1.商标/品牌的并购
商标/品牌不仅仅是个消费者广泛知悉的名称,著名的商标/品牌之所以具有很高的价值,是因为商标/品牌附着庞大的消费群体和众多的销售渠道,借助这些消费群体及渠道能够迅速打开市场,获得回报。因此,有些企业并购就是为了获得某个商标/品牌,也就是说某些重组并购看中的就是别人的“孩子”——商标/品牌。
基于这种并购目标,对收购方而言是如何获到这个商标/品牌?某企业要购买另一家企业的商标,对方开出价格的难以接受,这家企业找了个马甲,直接收购了那家企业,把企业整个给买了,付出的代价比商标出价还要少。然而购买商标/品牌也没有想象那么容易,2008年国美收购济南三联商社,双方就“三联”商标发生了严重争议。商标的所有权、使用权,各种历史问题常常纠缠不清,不做深入的尽职调查难以捋顺,不做明确的约定最终可能落空。
2.商标/品牌的合作
企业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综合因素,通过合作来弥补短板也是常规的发展路数。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引进外资庄臣公司,要求上海家化拿出当时最好的2个品牌与庄臣合资。上海家化将“美加净”商标投入到合作企业中,然而庄臣公司对家化行业并不擅长,合作后,“美加净”品牌产品销量大幅下降,后来上海家化回购了“美加净”商标,才又将“美加净”商标市场知名度做起来。
改革开放之初,国内企业对商标/品牌意识较弱,那时没有认识到商标的巨大商业价值。打开国门引进国外企业,外国企业先进经验大幅提升了国内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在与外企合作中国内企业也交过学费,未对商标/品牌做价值评估,也没有对商标/品牌未来的发展做出明确的约定,致使原先著名的商标渐渐被国内消费者淡忘,比如:“小护士”、“活力28”等曾经家喻户晓的品牌现在籍籍无名。
3.商标/品牌的互补
在有的重组中,一方品牌显然更加知名也有钱,我称为强势品牌,强势品牌是棵大树,被并购的企业希望能够得到树荫乘凉,得到资本的注入。一些发展中的商标/品牌希望借助强势品牌的提携步入快车道,强势品牌也想丰富产品,提升销售额,做大业绩。两个品牌的互补、结合不是一加一简单叠加,而是有倍增效应,这种品牌的互补很常见。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