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举报线索下降的原因及对策/宋孟君

举报线索下降的原因及对策

修武县人民检察院 宋孟君

信访举报是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的主要形式。通过群众举报,使各种各样的犯罪得以揭露,为检察机关惩罚犯罪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但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县举报中心检举控告类的举报线索一直呈下降趋势。笔者认为,正确分析和认识举报线索数量下降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对策妥善处理解决信访问题,保持举报线索的正常值,对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反腐败斗争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举报线索下降的原因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起到了一定的遏制腐败的作用。
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廉政勤政教育、政策法制教育、思想作风教育和道德规范教育,从思想上、制度上约束党员、干部的公共行为,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各种违纪案件和不廉洁行为的发生,因腐败造成的信访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
2、部分群众举报意识淡薄,举报积极性不高。
近年来,检察机关虽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举报宣传工作,但仍有部分群众政治素质,法律素质低下,民主监督意识淡薄,存在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对领导干部的不廉洁现象和腐败问题虽心中不满,但明哲保身,甚至当检察机关去调查时也避而不谈,人为地使举报线索数量下降。
3、举报氛围恶化,群众举报热情不高。
某些单位民主政治生活不正常,领导干部政治素质低,听不得半点批评意见,不愿意也不敢接受群众监督,发现群众中有不同意见的,轻则在工作中故意刁难,重则将其免职或调离,甚至到举报人家里大打出手,致使举报氛围恶化,言路不畅通,群众担心打击报复,不敢举报,举报线索数量下降就成了必然。
4、受理机关工作不到位,挫伤了群众举报热情。
群众举报了犯罪线索后,对受理机关如何管理这些线索是非常关注的,因为举报犯罪很不容易,不仅要掌握犯罪活动的真凭实据,往往还需要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才能鼓起勇气,大胆举报。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干警“公仆”意识淡薄,群众观念淡薄,对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缺乏责任心,对群众的举报和要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长期不作处理,导致一些本来容易解决的问题变成老大难问题,使群众对受理机关缺乏信心,极大地挫伤了群众的举报热情。
5、由于农村基层组织一些犯罪由公安机关管辖。致使举报线索相对减少。
二、采取有效措施,保持举报线索的正常值。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