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关于犯罪行为的分析/傅孙满(20)
2、社会反应。社会反应是指社会群体、社会大众对犯罪行为的反应,这是相对于社会控制这一国家反应而言的。社会反应体现了社会各阶层对犯罪行为的认识和态度,是犯罪行为生存的舆论环境和道德评价。当社会对犯罪行为的反应积极、正确时,它将在遏制犯罪中发挥巨大作用。在这种环境里,虽然没有给予行为人法律上的犯罪人地位,但是行为人处于不道义的地位,他遭到了社会的否定评价,被贴上标鉴,使他在融入社会中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从而对行为人产生威慑效应。而当社会对犯罪行为的反应处于消极、错误的状态时,社会将陷入犯罪高发、群众安全感降低的境况。在这种环境里,犯罪没有得到它应有的否定评价,而被异化为一种普通的行为,与一般的民事行为无异,行为人也没有被贴上异类的标签,他仍然以一个守法的社会成员的身份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社会陷入罪非不分的情景,行为人会受到积极刺激,大胆实施犯罪行为而不用担心遭到社会否定。
3、被害人因素。被害人是犯罪的具体指向,是犯罪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犯罪价值判断的一个重要方面。被害人在犯罪价值判断里的意义是指被害人的防范意识和反抗能力。被害人的防范意识强、措施严密,或者反抗能力强,则他被行为人非人格化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就可大大减少受害机会。反之则不会得到行为人的尊重,从而处于严重被非人格化的地位,这将激发行为人的犯罪意志。被害人自身的认识和行为如何,直接影响了行为人的价值判断。
三、结论
通过犯罪行为的主、客观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犯罪行为是行为人主观意识对客观环境的反致行为。人的犯罪意识来源于社会,社会环境塑造了人的犯罪意识,使人成为潜在的犯罪人,在遭遇激发犯罪意识的环境里,行为人凭借所形成的犯罪意识,对客观环境作出评估,以确定是否实施犯罪,从而完成一个犯罪行为的形成过程。这便是犯罪行为从主观到客观的表现。这一过程的揭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明确对犯罪行为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我们预防和控制犯罪行为的水平。



总共20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上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