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东扩、华约瓦解之渊源/张之峰(6)
1962年赫鲁晓夫支援古巴建立导弹基地,目的在于可以以中程导弹威慑美国本土。当时就美苏核能力而言,美国处于绝对优势。美国核弹头数量是苏联的6倍(5000:300)。美国核运载工具数量是苏联的5倍:(洲际弹道导弹294:75;潜射弹道导弹144:0;远程轰炸机600:190)。当时美国的军事基地包围着苏联,可以威胁苏联的心脏地区。而苏联大部分导弹只能威胁欧洲而不是美国本土。
然而美国依然无法承受几十枚苏联核弹的打击,正如戴高乐将军对某国领导人说的那样:你们的核弹可以杀死我们1千次,而我们的核弹只能杀死你们1次,但1次就够了。
针对这一举措美国肯尼迪下令封锁加勒比海,检查任何有可能运送导弹给古巴的船只,以及苏联应该在一周撤除古巴导弹基地的“最后通谍”,否则则进行轰炸。因为他知道苏联的导弹基地还未安装完毕。
一次一触即发的世界大战,最终以北约撤除位于土耳其和意大利的导弹基地为条件,苏联撤除了古巴导弹基地。
古巴危机把俄美拖到了核战争的边缘,对最终的妥协,美苏双方各执一辞:美国认为自己以强硬手段逼迫苏联撤走导弹是一次胜利,而苏联军方则认为古巴危机是“战略火箭军打赢的第1仗”。
就是这个妥协,最后成为华沙条约组织解体的一个契机。就是这个妥协,让只出产雪茄烟和古巴糖、只有600万人口的古巴成为最后的冤大头。
1963年肯尼迪被美国军火利益集团谋杀,1964年赫鲁晓夫被赶下台。
七十年代布拉格之春1968年8月20日
安东诺夫式运输机吐出了一辆辆苏联坦克,华沙条约军队从四面八方冲进了捷克斯洛伐克。捷共领导人杜布切克成了苏军的俘虏。布拉格,一夜之间从暖春坠入严寒。
1968年 8月 20日深夜,11点多钟。 一架苏联民航客机飞抵布拉格上空向地面上的鲁津机场发出信号:由于飞机发生机械故障,请求在鲁津机场迫降。情况紧急,鲁津机场的地勤人员没有犹豫,立即发出信号:同意迫降,并采取措施,引导苏联客机在机场降落。
飞机降落,机场工作人员并没有怀疑。但是,这架飞机降落后,不是停在跑道上,而是径直滑到了机场大门前,飞机上迅速跳下几十名荷枪实弹的苏军突击队员。他们手持冲锋枪,几分钟后占领了机场指挥系统。由于苏联是捷克斯洛伐克的盟国,而这一切又进行得极其迅速,地勤人员根本来不及作出任何反应,就成了苏军的俘虏。
几分钟之后,苏联第24战术空军集团军的安东诺夫式巨型运输机,在他们的引导下,一架一架地降落了。鲁津机场以每分钟一架的速度,迎接苏联“老大哥”的到来。大量的坦克、装甲车和士兵,从飞机的肚子里爬了出来,稍事集中后,他们即在苏联驻捷大使馆人员的带领下,向布拉格的各个要害地区出发,而其目标主要是捷共中央大厦、政府各部门的办公大楼、布拉格的广播电台,以及特定的军事设施,等等。
总共8页
[1] [2] [3] [4] [5] 6
[7] [8]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