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简论《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王鲁文(16)
⑥在WTO不同协议中规定。
WTO关于货物的协议—GATT1994第9条对原产国标记作了规定,世贸组织成员国均应遵守。原产国名称可用众所周知的简写,如HK、USA等。
地理标志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作了规定。
国家对原产地标记实施管理。进出口贸易经营商在对外贸易活动中,不得伪造变造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标记。货物或者其包装上标有原产地标记的,其原产地标记所标明的原产地应当与依据《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所确定的原产地一致。进口货物的原产地标记与依照《条例》所确定的原产地不一致的,由海关责令改正;出口货物的原产地标记与依照《条例》所确定的原产地不一致的,由海关和商检局责令改正。
八、 保密
《原产地规则协议》第2条过渡时期的纪律有保密的规定:为适用原产地规则,凡在性质上属于秘密的或在保密的基础上提供的所有信息,原产地资格认定当局都应作为严格的秘密对待,没有提供信息的当事人或政府机构的特别允许,不得对外披露,除非在司法审查程序中要求提供,而且限于司法审查实际需要的程度。司法审查机关也应尽可能地保护所获得的机密信息。
何谓秘密信息?条例没有规定,可以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商业秘密的规定。商业秘密是指凡是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如上文所述,为获得原产地的确定,进出口经营者要向海关提供有关货物和交易的各种各样的文件材料。虽然这些材料并不都是商业秘密,但有的信息一旦泄露确实会给当事人的商业经营造成损失,就有保密的必要。因此,对申请人在保密基础上提供的用于认定原产地的资料,海关应予保密,而且仅供海关业务使用,未经申请人同意不予泄露。当司法机构有合法理由要求提供时,海关才可以提供。如根据我国的《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法院有权向有关的机构或个人调查取证,有关的机构或个人不得拒绝。有关机构查处与原产地条例有关的犯罪或行政违法行为时也可以要求提供信息。法院开庭审理案件时,对于涉及到商业秘密的案件,可以依据当事人的申请或依据职权决定不公开审理。
原产地资格认定的申请人如果认为提交的资料含有不宜泄露的商业信息时,可以书面的方式明确向海关提出保密要求,并详细说明需要保密的内容、范围、期限,由海关和签证机构根据信息的性质、范围以及从公共渠道取得的程度考虑认定,从而维护自己的权利。
我国的原产地认定机构或签证机构,包括海关、贸促会、商检局对申请人提供的用于确定进出口货物原产地的资料或信息都负有保密责任,只有依据法律的规定或经提供资料和信息的单位和个人的允许,方可以提供。


总共17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