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论文/高武平(9)
四、结语
经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民主宪政与小康社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两者互为基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必须把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实现小康社会的同时,积极推动民主宪政在我国的生成与发展,用民主宪政来为小康社会的实现和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大力加强小康社会的建设,通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来夯实民主宪政的根基,使民主宪政在我国真正落地生根,茁壮成长。
1 信春鹰,《寻求民主与宪政的平衡》[M],载《公共论从》第3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248页。
2 林广华,《论宪政与民主》[J],《法律科学》2001年第3期。
3 [美]沃尔特·莫菲,《东欧的宪政民主》[J],载于《比较宪法项目论文》英文版,1990年6月。
4 马乾瑞,《宪政国家的生成条件》[J],《天中学刊》2003年第6期。
5 刘军宁,《共和、民主、宪政》[M],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39、272页。
6 侯宜杰,《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政治改革风潮:清末立宪运动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版。
7 汪习根,《论发展权与宪法的发展》[J],《政治与法律》2002年第1期。
8 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M],.三联书店1998年版序言和第392页。
9 汪进元,《政治文明与宪政的关系》[J],《中国法学》2003年第6期。
10 同上。
11马乾瑞,《宪政国家的生成条件》[J],《天中学刊》2003年第6期。
12 魏小军,《小康社会的宪政发展》[J],《学术探索》2003年第3期。
13 田忠,《宪政国家——市场经济与市民社会健康发展的政制安排》[J],《人文杂志》2000年第5期。
14 同上。
15 金兴华,《经济转轨、政府定位与宪政民主》[J],《理论与现代化》2004年第3期。
16 汪进元,《政治文明与宪政的关系》[J],《中国法学》2003年第6期。
17 李龙,《民主宪政与精神文明》[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
18 庄汉,《宪政民主与小康社会》[J],《武汉法学》2004年第2期。
19 李龙,《民主宪政与精神文明》[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
总共9页
[1] [2] [3] [4] [5] [6] [7] [8] 9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