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营企业涉诉案件的调研报告/赵光强(13)
作为广泛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民营企业要对赖以生存的市场有正确的认识并严格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还普遍存在着生产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等弱点,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民营企业一定要吸取那些因不顾自身实际和市场需求,盲目追求扩张、多元而导致企业受挫的教训,摒弃各种短期投机和盲目跟风行为,在发展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主动寻求一条先做强再做大、先夯实基础再进行扩张的理性发展道路。此外,民营企业的创业成长,还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管理特别是人力资源的管理、产品质量的管理、市场行为的管理和财务管理。要按照现代企业的标准加强管理体系和机制的建设,利用组织和机制的力量弥补个人控制幅度的不足。具备条件的企业,还可以通过引进职业经理人的方式,改变过去的家族(长)式管理模式,为实现科学化管理提供条件。
2、增强企业法律意识,实现依法生产经营。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律治理的经济。在国家加强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同时,民营企业自身也应尽快增强法律意识。第一,要认真学习法律。除了与企业有关的法律制度外,民营企业还要重点学习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密切相关的合同、税收、产品质量、消费者权益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环境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不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要积极参加各种法律培训,而且要多层次、多方面的组织开展对基层职工的法制教育,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民营企业的法律素养,以有效防止因法律意识的缺失而导致企业管理行为出现漏洞。第二,要自觉遵守法律。民营企业要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与法律相悖的行为,尤其要遵守市场经济和市场交换的典型法律制度——民商法。民营企业只有将民商法确立的财产所有权制度以及契约自由、主体平等、诚实信用、等价有偿等原则全面的反映到市场交换过程中,市场经济才能得到健康、有序、稳定的发展,否则,市场经济的运作和发展就会被扭曲和变形。第三,要善于运用法律。民营企业要重视法律顾问在推进企业规范化建设和防范各类法律风险中的巨大作用,有条件的企业应当聘1-2名优秀律师担任常年法律顾问或是设立专门的企业法律顾问机构,使法律服务能够深入渗透到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合同的草拟签订、日常行为的管理和规章制度的制定等方方面面,而不仅限于诉讼代理。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民营企业切忌用非理性的思维和做法去解决纠纷,而应当敢于拿起法律的武器,通过各种正常途径,去有效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第四、要树立正确的诉讼观念。一方面,民营企业在遇到困难、矛盾和利益冲突时,首先要积极寻求诉讼外的纠纷解决途径,充分利用自行协商,民间、行政调解,商事、劳动仲裁等经济、便捷的方式化解纷争、平息事端,不宜动则即诉诸于法院而造成自身财力和司法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在诉讼中要注意增强证据意识,避免因不举证、举证不到位或超过举证时限而承担败诉的风险。此外,对人大、党委、政府以及司法机关的工作实事求是地提出建议和意见以及认真采纳人民法院作出的司法建议等,都有利于民营企业法律意识的增强和提高。
总共18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