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的纵向差序格局——社会文化发展水平角度/贺胤应(6)
大众媒介对法治建设的作用如此巨大,[18]那么,中国的大众媒介发展状况又怎么样呢?
相比较言,大城市的大众媒介发展水平最高。大城市是现代大众媒介的发源地,这里是许多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及网络公司的所在地。读报成了许多城市居民每天“必修课”;广播、电视自不待言;网络媒介已经相当普及。大众媒介的发达,使得城市居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广泛,速度快捷,内容丰富,市内、省内、国内、国外,无所不包。
中小城市的大众媒介发展水平次之。报纸较为常见,全国知名的有影响力的报刊在中小城市都可以买到;当地政府也办有机关报刊,但多在体制内流通,民间的报刊几乎没有。许多中小城市都建立有广播电台、电视台,但节目质量却要大打折扣,在宣传政府政策方面表现不错,在舆论监督方面则成了“哑巴”。互联网开始走入百姓生活。
农村地区的大众媒介发展水平最低,广播、电视是农民了解外面社会的主要媒介;报纸十分少见,仅有的也是一些村干部订阅的机关报刊;互联网在许多农村地区还是个新生事物。农民对自己周围“新闻”的了解,主要通过“口口相传”,这种方式误差较大,且范围有限,仅仅局限于一个村民小组或一个村庄。
由这种梳理可见,大城市、中小城市、农村地区三个地理空间的大众媒介发展状况极不平衡。大众媒介发展的不平衡,产生的结果有三。(1)国家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在某些农村地区难以获得较高的认同。大众媒介在维护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农村地区的大众媒介发展水平十分低;加之农民文化素质的低下,对于广播、电视里传播的东西常常漠不关心,或认为这是“另一个世界”的东西,与自己无关。进而,对于国家的政策法律不够了解,自然对国家政治权力的认同度就低。这种认同度低的具体表现是作为国家权力载体的法律难以得到有效执行。(2)公民参与政治决策的机会、程度存在差异。大众媒介是公民参与政治决策的重要载体,大城市大众媒介发达,城市居民参与政治决策的机会、程度远远高于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居民。例如,对于一项法律草案意见的征集,虽面向全民,但参与者往往是城市居民尤其以大城市居民为主。(3)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的监督有差异。一般说来,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监督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内部监督,一种是外部监督。屡屡发生的腐败案件说明内部监督往往效率不高,在此情况下,外部监督就显的颇为重要。舆论监督是外部监督的一种重要方式。中小城市、农村地区的大众媒介往往为政府控制或尚未发展起来,因此这些地区的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更易于滥用权力。政界有句俗话“小地方干‘大事’,大地方干‘小事’”,说的就是这个理。


总共10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