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浅析中国的行政赔偿法律制度/李少军(8)
而从行政赔偿的立法本意来讲,一方面是对受到违法行政行为侵害的行政相对人予以法律救济,另一方面,则是制裁违法行政行为、促使行政权力的合法和合理使用、促进依法行政。
行政赔偿法律制度的实施,本身就是对行政相对人予以法律救济,但是对促使行政权力的合法和合理使用、促进依法行政方面,从立法的本意来看,还不尽合理,有待完善。
行政权力的实施,虽然是代表国家行使行政职能、是以国家行政机关的名义作出的,但具体作出行政行为的还是人,是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工作责任心、对待行政相对人的工作态度,直接关系到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行政效率。我们说要促进行政权力的合法和合理行使、促进依法行政,说到底,还是要让每一个代表国家的工作人员合法和合理的行使行政权力、要让每一个代表国家的工作人员依法行政。
但现有的行政赔偿法律制度,由于更多的是强调了国家对违法行政行为承担赔偿责任,相对而言,作出违法行政行为的具体的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不够明确具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十四条规定“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对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责任人员,有关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国家赔偿法第十四条的这个规定,其法条的具体内容没有达到立法目的。第十四条的立法目的是要追究具体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以促进依法行政,但在法条的措辞中又规定追究具体工作人员法律责任的前提条件是存在 “故意或重大过失”。至于何种情形属于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其举证责任是否应该采取行政诉讼程序中的倒置原则,即是否应该由作出违法行政行为的具体工作人员来证明自己没有“故意或重大过失”,这些都是行政赔偿立法中需要明确的,否则,现有的法条规定起不到应有的督促、约束、制裁的作用,因而在最终促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合法和合理的行使行政权力方面没有达到应有的立法效果。
(作者:李少军)


二00五年五月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名扬 《法国行政法》
2. 马怀德 《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特征》
3. 罗豪才 《现代行政法的平衡论》
4. 姜明安 《行政诉讼法学》、《行政诉讼与行政执法的法律适用》
5. 包万超《儒教与新教:百年宪政建设的本土情结与文化抵抗》,



总共8页     [1]   [2]   [3]   [4]   [5]   [6]   [7]   8  
上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