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的重构/李凌云(10)
(5)劳动监察部门在监察的方法、手段可以大胆创新。劳动监察职能的改进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在目前人力有限的情况下,应当将“好钢用在刀刃”上。劳动监察将力量用在急需解决的问题上,而现在劳动监察的范围过大,管的事情太宽,所以分散了力量,该管的事情有些没有管,不该管的却花了很大的力气去管。劳动监察之所以会陷入这样的尴尬境地是因为:一方面《劳动法》没有对监察的范围进行明确的界定,另一方面工会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无形中将监察推到处理问题的前线。劳动监察应集中在社会保险、劳动基准、劳动安全等劳动法规定的用人单位强制性义务,即那些可能危害社会利益、影响社会稳定的情况,而解除劳动合同、拖欠工资等在劳动合同履行中产生的众多争议,不应该由劳动监察包办,应而由仲裁、诉讼程序解决。其次,应当施行监察网络化管理,将劳动监察的职能下移到设立社保的街镇,在市、区、县施行三级监察网络,进一步扩大劳动监察的威慑力和覆盖面。另外,在一些大企业内部聘任监察员,监督企业实施劳动法的情况,更好地发挥内部监察员了解企业情况,能够及时发现矛盾、化解矛盾的优势,尽量将劳动争议消灭在萌芽状态。
本文系2003年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获得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征文二等奖。
作者简介:李凌云,女,1978年3月生,2003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经济法学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现任华东政法学院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社会法。
地址:华东政法学院31号信箱 上海市万航渡路1575号 200042
总共10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