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人民法庭调查/贺胤应(4)
在《送法下乡》一书中,苏力老师对法官等人下乡收贷乘坐的那辆小面包车也做了颇为细致有趣的分析:那辆小面包车也未必仅仅是为了交通上的便利,而更可能代表了一种权力的符号资本,是保证这一局部支配性权力得以实现的构成部分。 派出人民法庭在硬件设置上也处处有意无意地体现了这一点。在硬件设施上,派出人民法庭往往由10余间砖瓦房和一个院落组成,不大,但挺像一个“机关大院”,由宽大的铁门和院内椭圆型的大花园可以看出,因为当地的农民没有这么气派的大门和雅兴养如此众多的花。派出人民法庭一般不存在住宿紧张的问题。无论庭长、审判员、还是书记员,这些砖瓦房一般都是一人一间,大小一般,也都是办公室兼做卧室。审判庭约莫3到4间房大,审判庭内分了一个隔间,隔间就是所谓的合议室,专门用来合议案件,但这仅仅是个摆设,很少用。我实习的两个多月里,开了三四次庭,都组有合议庭,但合议的情形很少;即使合议,法官总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兼卧室中去,合议室和审判庭则成了当事人歇脚的地方。审判庭内设置较为严肃,有高高在上的审判席,审判席上方威严的国徽,靠旁一侧的书记员席;下面两边相对的原被告席;与审判席相对的旁听席,由于条件有限,仅有一两个条凳;及张贴在墙壁上的一些法律口号,如“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等。另外,一些法庭还有辅助设施,如灶房等。办公设施也十分简陋,没有什么电脑等现代化的设施,法官要打印审判书或复印资料都要等到每个月的20日去县法院办理。在该县除城关人民法庭有辆吉普车外,其他法庭的交通设施都是摩托车,这些摩托车属法官私人所有,办案时,法庭会给一定的油料补助,摩托车在当地十分普遍,是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四、派出人民法庭法官的收入
关于法官收入,许多学者主张在全面提高法官素质,精简法官队伍,严格法官任职资格的条件下对法官实行高薪制,是因为,高薪制有利于司法队伍的反腐倡廉;有利于吸收优秀人才,稳定法官队伍,提高法官的整体素质;有利于促使法官珍惜自身的职业,培养敬业精神,严格执法、公正裁判。 对法官实行高薪制是世界的现状和潮流,我们是认同的。存在问题的是,由于中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因而中国法官的收入也呈现出了多种差异,有些地区(并不全是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法官收入确实低,但有些地区(并不全是城市和东部地区)的法官则收入颇高,这是一个存在变量的颇为棘手的问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派出人民法庭的法官虽然工作在小乡镇,但在收入上,则要高于在县城工作的法官的收入。除了人民法院发给派出人民法庭的法官的各项工资、奖金、福利之外,派出人民法庭作为一个小单位,也在进行着某种程度和形式的创收。当我们问及创收的内容时,法官对此避而不谈。但据法官透露,派出人民法庭的法官每年可比在县城工作的法官多收入约1000元。因为这1000元,中年法官一般较愿意来派出人民法庭工作;年轻人则对钱似乎还没有这么大的兴趣,他们更注重其他一些问题,如婚姻问题,在县城工作更容易找到适龄的学历层次相当的配偶等等,基于此,年轻人往往不情愿到派出人民法庭工作。对于这种创收的合法性,我们是持怀疑态度的。但是考虑到在县城工作的法官占有了更多的政治、经济、信息、文化教育等资源,而派出人民法庭的法官则不具有这种优势时,以经济作为平衡的砝码,多少可以稳定人心。此外,我在该人民法庭实习了两个月,但每个月正式去上班的时间连一周也不到,一共是四天,其中两天是开庭,两天是调查,其余时间,法庭上仅留一位法官看门,附带处理一些日常事务,其余的法官书记员都回家去了或干别的去了。而这些法官和书记员每月都可以领到800——1400不等的工资,这在当地是一个处于中上游的工资水平。再考虑到他们一月工作的天数,可以看到,付出很少,但收益却很乐观,若以付出收益之对比衡量的话,可以说,这些法官和书记员的收入非常高。
总共11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