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从权利的角度谈刑事诉讼主体的地位/王春峰(13)
《刑法》第306条规定的律师伪证罪 ,有许多学者、律师对此颇多微词,认为这一条是悬在律师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使律师不敢为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有人进一步提出给予律师豁免权,要求对律师在辩护中的行为给以豁免,对律师不是故意作伪证的行为免于承担刑事责任。
联合国在1990年古巴会议上通过的《关于律师作用的基本原则》第二十条规定:“律师对于其书面或口头辩护时所发表的有关言论或作为职责任务出现于某一法院、法庭或其他法律或行政当局之前所发表的有关言论,应享有民事和刑事豁免权” 。由于近年来,司法机关追究律师特别是为刑事诉讼提供服务的律师的刑事责任的例子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1995年以来,全国律师因涉嫌‘伪证罪’、‘妨害作证罪’和‘毁灭证据罪’等罪名被拘留、逮捕者已达一百五十余人,其中有些律师是在法庭上直接被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带走的” 。是否赋予律师特别是刑事辩护律师刑事豁免权日益受到重视,特别在律师界成为热点问题之一。认为应当赋予律师刑事责任豁免权者认为,赋予律师此项权利的最大意义在于它能有效保障律师在履行辩护职能时可以毫无顾忌地向当事人提供法律意见,在法庭上大胆地陈述自己的观点,与公诉人展开激烈的辩论,而不必担心司法机关因为它在法庭上的言论或者庭审之外的正常执业活动而对其追究诽谤、伪证、侮辱、包庇等刑事责任,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庭审功能,为法官发现案件事实真相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达到公正裁判的目的。同时,赋予刑事辩护律师刑事豁免权有助于纠正辩方相对于控方的弱势地位,有助于辩护律师充分发挥辩护作用以帮助法官查明案件事实。从实践来看,每年因调查取证而被以律师伪证罪逮捕的刑事辩护律师有数十名,而最终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被无罪释放。新《律师法》对律师权利的规定寥寥无几,但对律师责任的规定却占一半以上。

1.2.2 辩护人弱势地位的根源

律师的庭审言论豁免权源于言论自由权,公民的言论自由权有利于维护一个真正的民主与法治社会,使政府及其官员受到社会及舆论监督,善尽职守。设立辩护制度、代理制度和律师制度是国家在司法活动中,确保当事人言论自由的具体措施。赋予律师庭审言论豁免权,能有效保证律师在履行辩护或代理职务时毫无顾忌地向当事人提供法律意见,在法庭上就案件直率地陈述自己的观点、仗义执言,与公诉人展开激烈的辩论,不用担心法庭因为他在庭上的言论而追究其诽谤、侮辱或包庇等刑事法律责任,达到协助法官澄清事实真相,理顺法律关系,公正判决的目的。律师在调查及辩论中即使有认识、判断上的错误,也不能迁怒律师,随意追究律师的刑事责任。


总共36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