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浅论人民警察口才/李有辉(3)
三、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修养
职业道德修养,指人民警察在履行国家所赋予的职责中,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职业要求。”
(1) 秉公执法,办事公道
“秉公执法”,指人民警察的无私奉献精神,要求人民警察在依法执法、发行职责的过程中,出于公心,不以权谋么,不徇私枉法。这是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核心。要做到“秉公执法”,人民警察首先要树立无私奉献的精神;其次要学法懂法,牢固树立依法办事的道德观念;第三要培养无私无畏、刚正不阿的道德品质。所谓“办事公道”,是建立在“秉公执法”的基础上的,即要求人民警察办事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不畏权势,不徇私情,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司法原则。
(2) 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的实践中所形成的人人遵循的公共社会活动准则。例如: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等。人民警察是社会治安秩序的维护者,所以国家对人民警察比普通公民有更高,更严的要求,要求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成为一般公民的表率。
(3) 礼貌待人,文明执勤
中华民族素为“礼仪之邦”。讲文明,讲礼貌,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表现。人民警察作为人民的公仆,礼貌待人,文明执勤,是我们重要的职业道德规范。礼貌待人,文明执法的具体要求是指人民警察在发行职责的活动中,必须做到:谦虚谨慎,平等待人,态度和蔼,举止端庄,谈吐文雅,以理服人。这方面,与一个人民警察的口才尤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4) 尊重人民群众的风俗习惯
这一条既是人民警察的义务,也是人民警察履行职责中的道德准则。我国是一个56个民族大团结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人民警察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必须尊重各族人民群众的风俗习惯,不得说有伤于人民群众风俗习惯话,不得做有损于人民群众风俗习惯的事。
四、人民警察的心理素质修养
人民警察口才的展现,与人民警察自身的心理素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每个人的口语表达行为,鲜明地体现着一个人的心理气质特征。人民警察这一特殊的职业活动要求我们具备特殊的心理素质:
(1) 自觉坚定,敢于斗争
人民警察对于自己的职责有着清醒深刻的认识,能够自觉地主动地完成各项工作,履行职责。人民警察爱憎分明,具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敢于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
(2) 高度警惕,果敢机智
人民警察的特殊任务,要求人民警察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以应付瞬息万变的各种警情。一旦遇到突发事件,人民警察应能当机立断,做出机敏果断的反应,及时行动,快速出击。


总共7页     [1]   [2]   3   [4]   [5]   [6]   [7]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