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管理/王瑜
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管理
以“华容芥菜”为例
今年的315,“华容芥菜”因土坑腌制等不规范行为被曝光。据了解,湖南省华容县已有1500多年的芥菜种植历史,是全国芥菜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华容县用这个芥菜腌制的酸菜叫“华容芥菜”,“华容芥菜”综合年产值将近百亿。华容县常年从事芥菜生产、加工、销售的人员有10万之众。
“华容芥菜”2013年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地理标志是近些年才引进的一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公众还相对陌生。地理标志主要保护农产品和食品,受保护的产品必须具有一定的历史,因而地理标志传统产品居多。受保护的产品必须具有特定的质量,这个要求较严,我国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产品只有几千个。地理标志产品的核心价值在于特定的质量,“华容芥菜”质量特在哪里?凡是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都要对产品质量进行描述,这个描述可以公开查询。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的官方网站上可以查到华容县食品行业协会《“华容芥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下称管理规则),其对特定质量感官上的描述是:色泽呈微黄色,微酸、纯正爽口……这个简单描述似乎看不出特色,不过某酸菜泡面的畅销是消费者对“华容芥菜”特定质量的肯定。
地理标志产品管理的关键在于保持和维护其特定质量。地理标志产品一般都有配套的质量标准,必须遵守自身的生产工艺,“华容芥菜”的生产工艺写进了《管理规则》,《管理规则》第七条规定腌制“华容芥菜”的设施条件是:盐渍池,土窖、薄膜、食盐乳酸菌剂,这里的土窖,在普通民众看来就是个土坑。《管理规则》公示过,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华容芥菜”不用土窖腌制反倒违反了《管理规则》的规定,属于假冒产品。地理标志制度有个悖论,传统食品要遵守传统的加工工艺,与现代理念可能产生冲突,国外也有观点认为地理标志制度制约了传统产品的创新。
“华容芥菜”的“土窖腌制法”看起来很不卫生。土窖腌制法就是在地里就地挖坑,用塑料薄膜铺垫,将菜铺在坑中,加上盐等辅料腌制,然后再用塑料薄膜盖起来,以此来制作酸菜等。土窖腌制法谈不上是传统的方式,因为塑料薄膜的广泛使用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土窖腌制法”也不是“华容芥菜”特有的工艺,全国很多地方都用这种方法腌制酸菜、萝卜等。“土窖腌制法”存在亚硝酸盐超标等问题,腌制过程中有大量盐水渗入地下,污染环境、破坏耕地。“华容芥菜”2012年9月申请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时,这种“土窖腌制法”已经被一些地方明令禁止并专门进行整治。
地理标志产品既要保持传统的生产工艺,还必须符合现代的产品质量要求,事实上很多的传统食品经不起现代产品质量标准的审查,这使得地理标志产品质量管理比一般工业产品质量管理要难。土窖腌制的“华容芥菜”并不是从土窖直接进入市场,还要在工厂进行后续加工,《管理规则》对加工过程有相对完整的描述:在土窖腌制好后,送进工厂要经过清洗、切碎、再次腌制、高温杀菌、分装和再次杀菌等流程,然后才能成为市场流通的商品。工厂加工的产品有各种严格的法律规定和制度规范,如果质量不合格,生产商要承担行政甚至是刑事责任,遭受严厉的处罚,行政部门对工厂的监管力度也比较大。
总共3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