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论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与创新/何定煌
论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与创新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庄严的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郑重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中应用、检验、升华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感受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性和生命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历史的选择,是客观存在的,它潜移默化甚至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和行为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与尊崇,使我们更有信心和力量去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思想理论,并科学的用之于新时代社会治理当中。

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法治、传统文化、依法治国
我国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关于国家治理的丰富理论。习近平法治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先进理论。并同我国具体国情相适应,加以继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法治理论历史螺旋上升后的伟大成果,是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先进法治理论。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统一和发展创新,是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应有要义,更是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我国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首要前提。笔者将从法治的进程、法治的原则、法治的主体、法治的实施四个方向探析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与创新。一、法治的进程。
时代是思想的源泉。自管仲、李理、商鞅等先秦诸子欲以变法图国之强盛以来,中华民族的统治阶级皆认识到以“法”治国的重要性。从《晏子春秋.谏上九》:“昔者先君 桓公之地挟于今,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荀子.性恶》:“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再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十一个坚持”,可探析出我国以“法”治国的更新路程。法治,狭义上理解为,依法治国、依法办事,按照法律治理国家。广义上理解为,法律至上、制约权力、保障民众权利的原则和精神。在我国封建统治时期,封建统治者即重视法律的惩戒作用,也讲究道德的规化作用。礼法结合、德主刑辅,是为封建时期统治者国家治理的基本手段。而封建时期的法治多数是建立在法治的狭义理解上,“法”只是封建统治者的统治手段,并不存在法律至上、保障民众权利的原则和精神。但我们也可以看到从“刑不上大夫”到“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体现出法治公平内核的进步。


总共5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