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让劳动力走向市场/张文忠
让劳动力走向市场
——张文忠

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以各类生产要素市场的培育和逐步完善为前提。目前劳动力市场的不发育,严重制约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培育劳动力市场机制已是当务之急。
一、现行劳动力管理体制的弊端
现行劳动力管理体制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无法适应市场 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与企业双方对劳动力的供求,其弊端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工主体错位,劳动者和企业丧失了相互选择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用工主体,劳动者对自身的劳动力有充分的支配权,对劳动力的选择应是劳动者与企业供求双方之间的事情。目前供求双方对劳动力的选择权被行政机构从市场中取走了,劳动者和企业两方而都没有权。一些地方的人事劳动部门热衷于搞统一考试,要企业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用,对企业自行招用劳动力视为私招滥雇,想方设法予以清理。这些都反映了长期形成的一种错位现象,即政府行政部门以用工主体自居,剥夺了企业对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的支配权,使企业丧失了用工主体地位。
(二)按干部和工人两种身份管理用工,劳动力市场被人为地分割。长期以来形成按不同身份管理劳动力的体制,干部由人事部门管理,工人由劳动部门管理,这种以身份而不是以岗位性质划分管理劳动力的办法,是劳动力市场机制难以形成的原因之一。干部身份主要来源于国家统招统配的大中专毕业生,且一旦取得身份就终身不变,就业后即使被企业安排在一线操作工岗位上。也仍按干部管理,并享受由身份带来的种种待遇。而企业聘用在管理岗位上的高级工人,不经政府部门审批确认,则又无法取得干部身份。这种对劳动力采取贴标签管理的办法,不仅毫无科学依据,而且造成企业职工不愿学习本岗位技术业务,却热衷于追求与干部身份有关的文凭、职称,以获得与干 部身份有关的诸多待遇。
(三)劳动力中介渠道单一,中间环节多,流通不畅。从劳动力的招用看,企业招用的劳动力如是干部身份的只能由人事部门介绍,如工人身份的只能由劳动部门介绍。这种独家经办的体制,无法适应企业对各种岗位不同孰练程度劳动力的多样化的选择。往往造成营动者与企业供求双方都满意的情况下,被中介部门一纸介绍信卡住而无法招用。有少数中介部门利用独家经办权,设置繁杂的招工手续,巧立名目乱收费,企业则别无选择。从在职职工流动看,因失业保险机制不完善,企业对不适用的劳动力无法辞向市场,劳动力在企业之间的流动受到种种限制,如限制劳动力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不同地区间的流动。办理流动要通过双方企业主管门、劳动部门的层层关卡,只要一关不通就使流动无法实现。


总共3页     1   [2]   [3]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