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立医疗机构不涉及产权变动的改制模式下的相关问题/邓利强(3)
医院与托管公司所签订的托管协议应当包括以下事项:
一、 在实行托管后医院领导层(包括各科室的正副负责人)的产
生方式,在实行托管后医院领导层(包括各科室的正副负责人)的权力与义务;
二、 托管方在托管期限内可自行处置的有形财产与无形财产;
(托管方在托管期限内可自行处置的有形财产与无形财产的范围由三方共同协商,但是,有关医院的土地、建筑物以及与诊疗有关的设备,若托管方予以处置(买卖、抵押、质押)时,应由全院职工代表大会以过三分之二以上代表同意,并经全院职工大会过三分之二以上职工同意。)
三、 托管的期限;
(托管的期限由三方共同协商,但不易过长,以五年为好)
四、 托管的经营运作模式;
(医院经营托管有三种形式: 1、包定利润基数,超额利润
作为托管方的托管收入;2、先收取固定托管费用,赢利部分按双方协商的比例划分;3、免收固定托管费用,以实现的税前利润为基数按协商比例分配。上述三种托管经营的运作模式,由医院与托管方协商选定一种作为经营运作的模式。)
五、托管方在托管期限内每一年的国有资产的增值率。托管期限
届满后,国有资产的增值率;
(三方在签订托管协议时,应协商托管期限内医院每一年的国有资产
增值率,并予以明确;三方在签订托管协议时,应协商托管期限届满
后,医院国有资产的增值率,并予以明确。)
六、托管期间,每年应提取的法定公积金、法定公益金的比例;
(托管期间,每年提取的法定公积金、公益金的比例可按照《公司法》的规定予以协商,但是三方自行协商时,提取的比例不得低于公司法所规定的比例。)
七、在实行托管后,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所具有的监管职责及监管方式;
(医疗卫生行政部门在与医院、托管方签订托管协议时,应在托管协议中明确自身所具有的监管职责及监管的方式,宗旨在于:1、以最细致的约定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2、最大限度地保障托管方的自主经营权。)
八、在实行托管后,全院职工大会及职工代表大会的权力;
(职工大会及职工代表大会的权力由三方协商,但是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的相关规定。)
九、托管协议签订各方承担的责任;
(三方所各自承担的责任应予以明确并给予细化,三方所承担的责任不仅包括托管协议中所列各项,还包括附件,当托管方与医院所交换的材料具有伪造、变造等其他虚假情形时,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三方所承担的责任的方式相同――均为支付违约金;但三方承担违约责任的原因不同,宗旨在于:1、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与医院不得干涉托管方的自主经营权;2、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与医院应保持国有资产不流失;3、托管方应使医院的国有资产增值;4、医院与托管方应保证所提供的材料是真实地。)
总共8页
[1] [2] 3
[4] [5] [6] [7] [8]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