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试论工资集体协商的制度模式、协商类型与实施路径/徐凤林(2)
二、工资集体协商的协商类型
从工资集体协商覆盖范围角度划分,工资集体协商分为企业层级工资集体协商、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和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三种类型。
类型一: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即以企业为单位,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经企业工会代表与企业代表依法进行工资集体协商,签订本企业工资协议。工资集体协商的重点类型是企业工资集体协商。
类型二:行业(产业)工资集体协商,即以行业(产业)通过所属工会与对应的经营方代表依法进行工资集体协商,签订覆盖本行业(产业)的工资协议。
类型三: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即以行政区域为单位(如区、镇、村、街道、经济开发区等),通过区域工会或企业工会联合会与对应的地区企业组织,依法进行工资集体协商,签订覆盖本地区所有企业的区域性工资协议。
三、工资集体协商的实施路径
路径一:增强开展集体协商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建立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遵循促进企业发展与维护职工权益相统一、企业自主分配与劳资协商共决相统一原则,以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企业发展,维护劳动者权益为目标,以劳动者广泛深入参与为基础,大力提高劳动关系治理法治化水平,完善新就业形态劳资协商机制,加强灵活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打造企业与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形成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实现企业与劳动者协商共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促进分配公平和社会稳定,为提升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全市振兴发展取得新突破做出积极贡献。
路径二:加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建设,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提供指导服务
以加强劳动关系三方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为主线,运用"党政主导、工会力推、各方配合、企业和劳动者参与”的集体协商工作模式,充实调整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领导机构,建立政府定期与同级工会的联席会议制度,将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列入联席会议议题,推动平台企业建立与工会、劳动者代表协商协调机制,探索新就业形态劳资机制运作方式,形成制度支撑有力、机制运转高效、劳动者参与广泛、实施效果明显的集体协商工作新局面。坚持“程序健全、运行规范、协商充分、过程民主”原则,规范集体协商流程,为开展集体协商提供规范化指导与服务,巩固集体协商建制率,扩大集体协商行业领域范围,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利益,最大限度地保护、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提升集体协商质量。


总共3页     [1]   2   [3]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