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试论工资集体协商的制度模式、协商类型与实施路径/徐凤林(3)
路径三: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提升工资集体协商质量
以适用劳动法律法规为法治保障,发挥工会在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中的职能作用,推动企业依法规范用工。建立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司机之家;开展送健康、送清凉、送互助保障等活动,为劳动者提供优质服务。聚焦劳动者底线权益保障,围绕天岗石材经济开发区、黄松甸木耳种植区、平台经济、快递、货运等开展行业性集体协商,形成制度支撑有力、机制运转高效、劳动者参与广泛、实施效果明显的集体协商工作氛围。广泛开展集体协商要约行动,加强对集体协商与订立集体合同的指导和服务,坚持开展集体协商5项原则,把握协商主体资格,明确协商内容,履行协商程序,指导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订立《工资集体合同》,防止同行业企业恶性竞争,依法履行集体合同,确保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让劳动者和企业互利共赢,实现劳动者增资、企业增效目的。
路径四:加强劳动关系治理能力建设,提升集体协商主体的协商能力
以加强协调劳动关系能力建设重点,学习掌握开展集体协商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策略技巧,明确集体协商指导员职责和义务,当好“五员”(宣传员、发动员、指导员、商谈员、信息员),加大劳动关系双方协商代表培训力度,提高集体协商主体法律水平和协商能力。深入开展劳动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扩大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覆盖范围,提升广大劳动者对劳动法律法规重要性的认识。发挥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组织作用,加强集体合同的审查管理和履约监督,建立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做好劳动关系风险会商研判,全面执行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搞好劳动关系基层公共服务站点建设,防范化解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制定集体协商指导员岗位素能标准,完善评价机制,落实激励措施,打造一支业务精能力强,懂法律能代表,会维护善协商的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

作者:吉林省蛟河市总工会 徐凤林


总共3页     [1]   [2]   3  
上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