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简析我国劳动法律制度的分类、特点、内容与实施路径/徐凤林(2)
二、我国劳动法律制度的特点及面临的新挑战
劳动法起源于私法(民法)、最终从私法分离出来的独立法律部门,属社会法范畴。
(一)我国劳动法律制度的特点
特点一:侧重保护劳动者的价值取向
法律的最高境界是平等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应平等受到法律保护。由于劳动关系具有身份属性,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劳动者若要获得有尊严劳动须通过法律强制弥补其弱势地位。因此,侧重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劳动法的立法宗旨与使命。劳动法各项制度设计的初衷皆是为确保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同时,为保护用人单位利益,规定了劳动者许多义务;用人单位利益还受到其他法律保护。如民法典、商法、知识产权法等。
特点二: 以强制性规范为主,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相结合
劳动法是一部具有强制性规范的社会法。劳动基准法是国家对用人单位设定的义务,用人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在最低标准之上给予劳动者更好的劳动条件和工资福利待遇。调整劳动合同关系的任意性规范与调整一般民事合同关系的任意性规范不同。劳动合同关系中,合同自由原则既要受法定劳动基准限制,还受集体合同限制,凡与法律相冲突或低于集体合同标准条款无效。劳动法不属于以意思自治为核心理念的私法,而是典型的社会法。
特点三:实体法和程序法相统一
劳动法的特殊性决定其既有实体性法律规范,又有程序性法律规范。劳动争议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劳动争议解决程序不同于普通民事纠纷和商事仲裁,这就使劳动法既有实体法内容又有程序法内容。
(二)我国劳动法律制度面临的新挑战
挑战一:互联网的发展给劳动法律制度带来影响和挑战。
以平台用工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发展迅速,截至2022年底,灵活就业人员达2,1亿人。由于传统从属性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难以完全适用于平台劳动这种新的用工模式,依托平台就业的劳动者大部分被排除在劳动法律适用范围之外。平台劳动具有劳动自主性、算法控制性、组织形态多样性等特点,给以工厂劳动为模型、以典型劳动关系为主要适用对象的劳动法律带来极大挑战。面对新业态的发展,我国劳动法律存在明显制度供给不足。
挑战二: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国际经贸形势复杂多变给劳动法律制度带来影响和挑战。
近年来,国家对产业结构进行重新调整和布局,以适应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求,这些变化给劳动就业、劳动关系带来很大影响。目前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就业的难题,需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来促进和扶持。


总共5页     [1]   2   [3]   [4]   [5]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