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劳动法律制度/徐凤林(5)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布的《劳动法》、《工会法》、《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等。
2.行政法规
国务院颁布的劳动行政法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失业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
3.部门规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配套规章有《集体合同规定》、《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企业最低工资规定》等。
4.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劳动法》赋予省、市、自治区制定劳动合同实施办法的权力,各地制定了大量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如《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等。
5.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发布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有关问题的司法解释》,对处理劳动争议起了重要作用。
经我国批准的国际劳工公约也是我国劳动法的渊源。迄今为止,已批准24个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国际劳工公约,如《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准予就业最低年龄公约》、《同工同酬公约》等。
(三)面临的挑战
挑战一:互联网的发展给劳动法律制度带来影响和挑战。 以平台用工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发展迅速,截至2022年底,灵活就业人员达2,1亿人。由于传统从属性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难以完全适用于平台劳动这种新的用工模式,依托平台就业的劳动者大部分被排除在劳动法律适用范围之外。平台劳动具有劳动自主性、算法控制性、组织形态多样性等特点,给以工厂劳动为模型、以典型劳动关系为主要适用对象的劳动法律带来极大挑战。面对新业态的发展,我国劳动法律存在明显制度供给不足。
挑战二: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国际经贸形势复杂多变给劳动法律制度带来影响和挑战。
近年来,国家对产业结构进行重新调整和布局,以适应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求,这些变化给劳动就业、劳动关系带来很大影响。目前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就业的难题,需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来促进和扶持。
挑战三: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和生育政策调整对劳动法律制度的影响。
到203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突破4亿,总人口占比超30%,我国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国家开放生育政策,人口老龄化和生育政策调整给超龄劳动者和女性劳动者的劳动权益保障带来新问题,迫切需要完善相关劳动法律法规,填补法律空白,补齐法律漏洞和短板。
总共9页
[1] [2] [3] [4] 5
[6] [7] [8] [9]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