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民法典第一编第一章之一/于伏海律师(2)
5,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五个目的里,前三个是法律目的,后两个是政治目的。只有前三个目的达到了,才能实现后两个目的。如果民法典不能维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那肯定无法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更无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买到劣质或者假冒产品,无法获得赔偿,那就会导致假冒伪劣充斥市场,优质产品无法立足,这就会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形同虚设。
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第二条。
第二条,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我们再回头看一下第一条里面说的“调整民事关系”这个内容,什么是“民事关系”呢?,第二条作出了回答:即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这一条指出了民法的功效,告诉我们民法能为我们做什么,告诉我们在什么情况下需要遵守民法、需要寻求民法的帮助。至于这里面说的“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人身关系”、“财产关系”,会在第二章等以后各章节出现,届时给大家作详细解释。
下面是第三条的解读。
第三条,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这一条出现了一个术语“民事主体”,民事主体指的是什么?看第二条就可以知道,民事主体指的是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这些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至于什么是人身权利,什么是财产权利,什么是其他合法权益,民法典以后各章都会有规定,届时为大家解读。
这里面的“法律”指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包括宪法,包括刑法,包括行政法,包括诉讼法,等等。也就是说,保护民事主体各项权利的法律不单单只是民法典,还有其他法律,比如宪法规定的平等权同样适用于民事主体,比如“刑法禁止杀人”保护的是生命权,比如行政法里规定的获得行政许可的权利也是为了保护人身权、财产权或者其他方面的权益,比如诉讼法里规定的各项诉讼权利也是对人身权或者财产权等各项权利的保护。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财产权或者其他各项权益不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的侵犯,如果被侵犯,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比如出售假冒伪劣产品会被民法、行政法或者刑法惩罚,比如盗窃他人物品会被行政法或者刑法惩罚,比如非法剥夺他人生命会被刑法惩罚,比如行政机关不给合法的商家颁发营业执照会被行政法或者刑法惩罚,法院非法剥夺人们的诉权会被刑法或者诉讼法惩罚,而诉权的实现有利于民事主体的人身权或者财产权的实现。
总共3页
[1] 2
[3]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