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劳动用工查风险、强协商情况的调查报告/徐凤林(3)
(二)健全新就业形态劳资机制,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提供指导服务
加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立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合力推进机制、目标管理机制、激励考评机制,搞好人社、企联、工商联部门沟通,运用“互联网+”,强化信息互通、资源互助,加强分类指导,推动平台企业建立与工会、劳动者代表协商协调机制,探索新就业形态劳资机制运作方式,完善平台企业建立与工会、劳动者代表协商协调机制。加强集体协商流程建设,扩大集体协商行业领域范围,提高集体合同建制率,最大限度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提升集体协商质量。
(三)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提升工资集体协商质量
坚持“依靠职工开展协商、协商成果普惠职工”原则,将以货运、网约车、网约配送等平台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纳入今后一个时期集体协商工作重点,抓好职工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建立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司机之家;开展送健康、送清凉、送互助保障等活动,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优质服务。借鉴圆通速递全网集体合同模式,围绕石材经济开发区、木耳种植区、平台经济、快递、货运等开展行业性集体协商,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主动开展集体协商要约行动,确保要约效果。发挥集体协商内容指引清单作用,为开展集体协商提供规范化指导与服务,提升集体协商质量和实效。加强劳动用工指导服务,预防化解欠薪风险隐患,巩固根治欠薪成果,推动企业规范用工,消除拖欠、克扣工资现象,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完善工会法律服务体系,探索“法院+工会”、“人社+工会”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妥善处理劳动争议,降低劳动者维权成本,从源头上消除劳动关系风险隐患。搞好集体协商指导监督和集体合同审查,守住劳动关系风险安全底线,确保集体合同全面履行、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促进企业发展,维护劳动者权益。
(四)深化集体协商业务培训,提高工资集体协商专业水平
加大集体协商指导员、职工方协商代表培训力度,构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体系、技能提升培训体系、帮扶维权激励保障体系和高品质服务体系。学习掌握劳动法律法规、工资基础知识、集体协商内容及程序规定,用好集体协商策略与技巧,提高集体协商指导员与双方代表的能力素质。深入开展劳动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提升广大劳动者对建立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重要性认识。加强劳动关系监测网络建设,做好劳动关系发展态势监测和劳动关系风险会商研判,防范化解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制定集体协商指导员岗位素能标准,完善评价机制,落实激励措施,提升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的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培训代表、起草文本能力和水平,打造一支业务精能力强,懂法律能代表,会维护善协商的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
总共4页
[1] [2] 3
[4]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