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浅谈适用《社区矫正法》的对策/徐凤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简称《社区矫正法》)是我国社区矫正领域首部专门性法律,也是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统领性法律。《社区矫正法》确立了社区矫正制度的法律地位,填补了社区矫正工作法律空白,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体现了保障人权、宽严相济、科学矫正、社会参与、修复融入的现代刑罚执行精神,促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了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专业化、法治化,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特色,以促使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为目的,规范社区矫正工作的刑事法律规范。《社区矫正法》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事执行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作为与《社区矫正法》配套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的精神,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由司法行政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及社会志愿者协助下,在刑事判决、裁定或决定的服刑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适用对象包括: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犯罪分子。还包括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怀孕或正在哺乳婴儿的妇女,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被裁定假释的罪犯、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监外服刑的罪犯。属于上述对象且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弱、病、残犯及罪行较轻的初犯、过失犯等是适用社区矫正的对象。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缓刑考验期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近日,笔者就《社区矫正法》的结构与内容、立法特点及如何贯彻学习《社区矫正法》和《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进行了法理思考,提出适用对策如下,仅供学术参考。
一、立法结构与内容
为推进和规范社区矫正工作,保障刑事判决、刑事裁定和暂予监外执行决定的正确执行,提高教育矫正质量,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预防和减少犯罪,根据宪法制定《社区矫正法》,分为总则,机构、人员和职责,决定和接收,监督管理,教育帮扶,解除和终止,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特别规定,法律责任,附则,共九章63条。
内容一:坚持党的领导,确保社区矫正工作规范运行


总共5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