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浅议民事诉讼中司法调解的作用与方法/徐凤林
调解根植于“息诉止讼”的中国传统文化,由我国人民独创的化解矛盾、消除纠纷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被国际社会誉为“东方经验”的法律制度。调解分为:司法调解,仲裁调解,民间调解(诉讼外调解)和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也称诉讼调解,指人民法院按照自愿、合法原则,通过民事诉讼程序,采取调解方法促使当事人达成和解的一种诉讼活动和结案方式,方便、快捷、灵活、节省司法资源。法院调解和民事审判不同。法院调解指法院依法调解,促成双方当事人自愿、合法达成协议。民事审判是法院以判决的形式解决纠纷。民事调解体现双方当事人意志,是法院依法对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的确认;民事审判则体现人民法院的意志即国家意志。法院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第一审民事判决书只有在上诉期过后,当事人不上诉的情况下才发生法律效力。法院调解指法院依法调解,促成当事人自愿、合法达成解决纠纷的协议。民事判决则是法院对案件经过审理,就案件依法作出判决。民事调解书格式简单、内容扼要;民事判决书格式复杂、内容详实。
近日,笔者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结合民事诉讼工作实际,对法院开展司法调解的作用、常见问题与方法进行探讨与思考,体会如下,供同仁商榷。
一、 调解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
  作用一:开展司法调解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
公正与效率是民事诉讼的价值追求。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借鉴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立法经验,继承华夏文明的法治思想,汲取新中国立法经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设计的民事诉讼程序规范严谨,具有华夏文化“人和”特征。民事诉讼程序复杂,往往经历一审、二审或再审程序,环环相扣,诉讼时间长,浪费司法资源。而以司法调解方式结案,无需上诉程序救济,无需经过民事诉讼全过程,执行相对简单,减少诉讼环节,减轻当事人诉累,节省司法资源和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
作用二:开展司法调解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
司法公正是司法活动的价值追求和实现目标,包括实体与程序公正。内涵是指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体现公平、平等、合法、公正精神。司法公正的核心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司法公开和司法监督。司法公正的主体是司法机关,对象是当事人及诉讼参与人。建立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快速通道,优化司法确认程序,实现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的快立快审,打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最后一公里”是开展司法调解,促进司法公正的重要环节。民事诉讼过程中,法官依照“先调后判”原则,在查明事实真相、辨析是非曲直、双方自愿的基础上依法进行调解,通过对当事人不当要求进行法理解析,对违法协议进行纠正,明法析理,止讼息争,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司法公信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总共4页     1   [2]   [3]   [4]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