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试论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成果、存在问题及工作对策/徐凤林(3)
成果四:开展系列活动,提高服务和关爱劳动者精准化水平
围绕帮助企业稳岗扩岗促就业,加强工驿站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完善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网络,提高服务和关爱户外劳动者精准化水平。认真落实普法责任制,深入开展劳动法治宣传活动。开展常态化、多元化系列关爱户外劳动者活动,协调有关部门,筹集资金开展“送清凉”和“送健康”活动,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职工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个。创新职工服务中心(站、点)服务方式,提升职工服务中心综合服务职工功能,加大创业就业培训力度,搭建供需平台,以民企招聘月、金秋助学、互助保障、阳光就业等活动为载体,为求职者和用工单位搭建供需平台,帮助求职者创造就业机会。开展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暖心行动,雪中送炭解困脱困,促进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二、存在问题
问题一:宣传劳动法律法规力度不够,职工对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度不够;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机制不健全。
问题二:协商主体不平等,用人单位处于强势地位,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导致重视劳动者利益不够;协商程序不规范,有些企业忽略程序和流程,直接与工会谈判或与个别员工谈判,导致协商结果无效。协商结果难以执行,个别企业虽然达成一致意见,但不履行或不兑现承诺。
问题三:对协商代表法律知识和业务培训不够,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的能力素质需进一步加强。
三、工作对策
对策一: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坚持党对工会的领导,把握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我国工人运动时代主题,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方针,以促进企业发展、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以完善新就业形态劳资协商机制为重点,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打造企业与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从制度上源头上保障和发展职工群众利益,促进分配公平和社会稳定。
对策二:加强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建设,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提供指导服务
以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建设为重点,认真执行《吉林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建立政府定期与同级工会的联席会议制度,调整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领导机构,健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机制,推动平台企业建立与工会、劳动者代表协商协调机制,探索新就业形态劳资机制运作方式,将快递平台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纳入今后一个时期集体协商工作重点,建立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司机之家;开展送健康、送清凉、送互助保障等活动,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优质服务。围绕平台经济,快递、外卖、网约车、货运等行业,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中的行业集体协商。建立常态化要约机制,集中要约与动态要约相结合,单个要约与区域性行业性要约相衔接,确保要约效果。加强集体协商流程建设,扩大集体协商行业领域范围,提高集体合同建制率。健全劳动法律监督网,有效落实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作用,用好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两书”制度,开展劳动用工法律风险体检活动,强化就业歧视监督,推动企业依法规范用工。搞好集体协商指导监督和集体合同审查,依法开展劳动行政执法,妥善处理劳动争议,确保集体合同全面履行、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总共4页     [1]   [2]   3   [4]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