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合同类型与订立方法解析/徐凤林
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是现代商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劳务合同指劳务者与用工单位就完成某一项工作,在平等协商情况下,就劳务报酬、工作内容等问题协商签订的协议。劳动合同指劳动者同用人单位之间订立的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集体合同指企业与工会签订的以劳动条件为中心内容的书面集体协议。三种合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劳务合同受民法典规范与调整,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受民法典规范调整的同时,还受劳动法律规范调整。司法实践中,只有熟练掌握合同类型与合同订立方法,才能为签订与履行有效合同提供法律保障。
一、合同类型
类型一:民事合同:指一切民事合同(包括财产合同和身份合同)。财产合同包括债权合同(即 “最狭义合同”)、物权合同、准物权合同。身份合同包括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篇规定的典型合同:
(1)买卖合同; (2)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
(3)赠与合同; (4)借款合同;
(5)保证合同; (6)租赁合同;
(7)融资租赁合同; (8)保理合同;
(9)承揽合同; (10)建设工程合同;
(11)运输合同; (12)技术合同;
(13)保管合同; (14)仓储合同;
(15)委托合同; (16)物业服务合同;
(17)行纪合同; (18)中介合同;
(19)合伙合同。
类型二:劳动合同:指劳动者同用人单位之间订立的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类型三:集体合同:指企业与工会签订的以劳动条件为中心内容的书面集体协议。集体合同不同于劳动合同,只规定劳动者的集体劳动条件,不规定劳动者个人的劳动条件,一般适用于企业行政(或企业主)和全体员工,也适用于企业行政(或企业主)和参加签订集体合同的工会成员。
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区别:合同主体资格不同,合同内容不同,签订程序不同,法律效力不同。劳动合同对单个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具有法律效力,集体合同对用人单位及工会所代表的全体劳动者都有法律效力,集体合同效力高于劳动合同效力,集体合同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劳动合同内容。劳动合同关于劳动者利益的规定不得低于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低于集体合同规定标准的视为无效。劳动合同一经订立就产生法律效力,集体合同签订后应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查。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的形式与期限不同,劳动合同即可为要式合同,也可为非要式合同。集体合同为要式合同。劳动合同有三种期限,即有固定期的、无固定期的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集体合同只有一种期限,有固定期时间为一至三年。


总共4页     1   [2]   [3]   [4]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