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关于职工权益保障情况的调查报告/徐凤林(4)
四:对策
对策一:加强劳动法治建设,提升劳动法治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把握我国工人运动时代主题,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方针,开展劳动法宣传教育活动,树立法律至上、权利约束、公平正义、人权保障、正当程序的法治观念,增强用人单位法治观念和劳动者依法维权意识,促进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形成自觉守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为目标,加快立法步伐,修订《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等劳动领域法律法规,完善劳动法律体系,弥补法律空白,推动劳动用工规范化管理,提升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对策二:加强工会规范化建设,完善各项工作机制
以《中国工会章程》为指导,加强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健全服务职工体系,拓宽服务职工领域,构建智慧工会,促进基层工会组织健康发展。完善工会内部管理制度,依法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落实民主管理制度,保障会员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把工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职工之家”。丰富入会形式,搞好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建设,吸引更多的劳动者加入工会。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加和组织工会权利。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困难职工生活保障机制和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机制,确保重大问题依照规定程序集体决定。加强劳动关系三方协商协调机制建设,落实好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建立科学合理、公平有序的企业职工工资决定机制,探索新就业形态劳资机制运作方式,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利益,保护劳动者积极性。健全失业救济机制,强化社会保险统筹覆盖面,解决欠缴保费问题。建立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依法调解劳资双方争议,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对策三:加强劳动保障执法建设,竭诚服务职工群众
以强化劳动行政执法为保障,对不签劳动合同、随意变更解除劳动合同、不支付经济补偿金、克扣和拖欠工资、随意加班加点等问题,按照法律规定严厉处罚,增加违法者的违法成本。加强“会、站、家”一体化建设,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作体系,建立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司机之家等工驿站,开展送健康、送清凉、送互助保障等活动。修订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挖掘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内涵,走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之路。开展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活动,进行业余文化技术学习和职工培训,举办文娱、体育活动。加强企业和员工之间的联系和理解,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热情和归属感。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完善员工培训机制,提高劳动者职业素养和知识水平,培养更多工匠、高技能人才,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


总共5页     [1]   [2]   [3]   4   [5]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