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手机网络诈骗犯罪浅析/李轩(7)
3、短信诈骗无一例外都是要求被害人把钱打入其银行指定帐号内,所以你在接到这类短信后,不妨在汇钱前先问问银行工作人员,让其帮忙查询一下,该帐号属于哪个地方,如果短信上说是广州某公司,但帐号却是安徽的,那短信骗局就不功自破了。
4、实际上,受害者本人的“贪心”和“邪念”是诈骗得逞的重要原因。一名曾利用手机网络诈骗了70多人、骗得近50万元的犯罪嫌疑人易某在厦门市一看守所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不贪心的人,想骗也骗不了!”据他交代,被他骗的人对窃听器材感兴趣的最多:有的是做房地产生意要投标,想偷听标的;有的是私人老板要用来监控工人;有的是黑社会团伙“老大”想看手下人有没有出卖他;还有的是老公想看老婆是否红杏出墙等等。

七、手机网络诈骗的新动态、危害结果及一些建议
1、手机网络诈骗的新动态
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渗透 ,公安部刑侦局周涛说,利用手机短信从事诈骗活动自2002年以来开始蔓延。福建等东南沿海省市短信诈骗活动相对集中,随着公安部门打击力度的加大,现在正向湖北、湖南、广西、四川等中西部地区渗透。   
针对短信诈骗日益严重的发展趋势,福建泉州市公安局专门设立了“打击虚假信息专项办公室”。来自该办公室的消息称,截至7月13日,该市开展的专项行动已抓获犯罪嫌疑人282名,其中大部分为农民,最大的一起诈骗案涉嫌金额20多万元,受害者也大多是农民。
多次参与这类诈骗案侦破的泉州市公安局陈警官透露:“我们通过技术监控发现,现在很多诈骗分子在向农村偏僻地区和中西部转移,诈骗手机号已经漫游到了新疆、宁夏、甘肃等地。”
2、手机网络诈骗的危害结果
一是增长迅猛,影响范围广泛,有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手机用户人数达到了3.34亿人,比2003年增长了6500万。据预测,到2005年我国手机用户将会达到4.02亿,普及率达到30%以上。但同时利用手机网络进行的诈骗也逐年增多,仅以全国“诈骗犯罪”的“重灾区”之一的安溪县为例,从2002年10月到2004年3月,泉州市公安机关共收到群众来信、来电举报手机网络诈骗案件5500余起,被害人遍及全国30个省、市、区,被骗金额累计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手机诈骗,已经成为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的新问题。 二是利用手机网络诈骗对象涉及各个阶层,社会影响极坏。福建省公安厅刑警总队副总队长肖远鸿谈了此类犯罪的社会危害:犯罪分子集群发送短信,占用了移动通信通道,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移动通信市场秩序;犯罪分子大量透支手机卡,给国家造成了财产损失。江西移动电话部门透露了这样一个数字,仅去年3至4月间,他们被透支无法收回的钱就达到250万元。再就是犯罪分子侵害的对象是全国各地的手机用户,涉及社会各个阶层,社会影响极坏。


总共9页     [1]   [2]   [3]   [4]   [5]   [6]   7   [8]   [9]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