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手机网络诈骗犯罪浅析/李轩(9)
但任何只强调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强调局部利益而忽视多数人权益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且犯罪分子一般用手机卡是流窜全国作案,在大部分城市未能对手机开户实行“实名制”的时候,仅泉州一地,无法控制犯罪分子异地买卡、继续实施犯罪的势头。
第三、面对手机网络诈骗日益猖獗的现状,应该从技术上进行防范。加强网络监管的力度,对大型移动通信服务商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使用短信过滤技术都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第四、部门之间的协作,公安部目前已与信息产业、金融等部门协调沟通,酝酿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手机卡销售实名登记制度,以遏制手机网络诈骗和“垃圾信息”的泛滥。
第五、建议广泛适用财产刑比如在处罚金上应提高刑罚点。法律对这一类犯罪处罚较轻,以及对诈骗数额的认定有一定难度,使犯罪分子往往能钻法律的空子得以避重就轻。
第六、阵对此类犯罪的增加。建议,在电视广播、网络以及手机运营商利用短信群发平台对手机用户进行提示。形成思想上、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
第七、必须全民形成打击手机网络诈骗犯罪的氛围和意识,目前,很多受害者没有相关的法律意识,不知道对这类陷阱该如何处置。必须通过宣传提高全体公民的手机网络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在社会上形成一种痛恨手机网络诈骗犯罪的氛围。


参考文献:
1、2005年9月12日《人民法院报》第B2版
2、2004年8月10日《中国青年报》 第6版
3、2004年7月22日《 人民日报》 第11版
4、2004年4月27日 中广网
5、2004年4月14日 《检察日报》
6、 手机短信反诈骗网 http://www.aguihome.net/sms/article.asp



总共9页     [1]   [2]   [3]   [4]   [5]   [6]   [7]   [8]   9  
上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