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古代中国判例法传统及其启示/周成泓(7)

注释:
关于“实践理性”,参见[美]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0-100页。
作这种转型主要是实行自由主义的英美法系国家,对于大陆法系国家来说只是缓和其职权主义的问题,谈不上是转型。当然,这里所谓的转型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它并没有根本改变两大法系国家的法律传统。
目前,我国最高人民法院颁行的许多司法解释本身已经具备法律规范的要素,并且实际上也起着法律规范的作用,其作用甚至超过正式立法机关的立法。
参考文献:
[1] 武树臣.中国的“混合法”——兼及中国法系在世界的地位[J].政治与法律,1993,(2).
[2] 居正.司法党化问题[J].中华法学杂志(5).曹三明.中国判例法的传统与建立中国特色的判例制度[J].法律适用,2002,(12).
[3] 武树臣.中国法律传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4] 汤尧.中国判例法传统及其现代化[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17(1).

[5] 谢晖.经验哲学之兴衰与中国判例法的命运[J].法律科学,2000,(4).
[6] [德]黑格尔.哲学讲演录(第一卷),贺麟,王太庆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谢晖.经验哲学之兴衰与中国判例法的命运[J].法律科学,2000,(4).
[7]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7,(319).
[8] [9]武树臣.贵族精神与判例法传统[J].中外法学,1998,(5).

[10] 黄松有.中国现代民事审判权论——为民服务型民事审判权的构筑与实践[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36).
[11] Oliver Wendell Holmes,The Path of the Law ,”in Collected Legal Papers,181,184(1920).[美]AL考夫曼.卡多佐[M].张守东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12] [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M].苏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45).
[13] 沈敏荣.法律形式与传统思想的嬗变——以普通法为例的研究[J].学术交流,2000,(1).

[14] 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A].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总共8页     [1]   [2]   [3]   [4]   [5]   [6]   7   [8]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