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浅论中国律师的性质/赵立明(4)

但是,鉴于中国现行政治体制的传统惯性,以及中国律师职业群体自身政治诉求的欲望偏低等因素,从整体上讲中国律师仍将长期远离政治权力中心。即使已有屈指可数的律师有幸当选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身兼参政议政督政的政治人角色,这也并不意味中国律师畅通了进入政治职业共同体的渠道,这些兼职政治人角色的律师依然大体上属于体制外的准政治人(在这点上与某些以劳模身份当选的人大代表情形比较类似)。可以说,从政对处于权力边缘的绝大多数中国律师而言依然是敬而远之、遥不可及的事情。

从总体上讲,律师这一职业群体在当代中国仍然属于经济上相对富裕而又要疲于自我维权的“弱势群体”。中国律师一方面在法庭上“为权利而斗争”,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为改变执业中的不公正境遇而进行自我维权。当前中国律师的相对弱势地位是诸多历史的和现实的复杂因素造成的,这也与中国律师群体整体的成熟、真正实现行业自治等诸多条件息息相关。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中国律师目前的性质和地位处在一种义务上已经和国际接轨,但是权利上还远远赶不上国际水平的尴尬境界。作为一名兼职律师,我深深感到我们必须对律师的职业定位有一个客观、科学、全面的判断和认识,这个定位应有三方面的含义,即政治角色定位、市场角色定位、社会角色定位。近期内,我们既不敢奢望成为“在野法曹”,我们也不敢梦想成为“自由职业”,我们只是希望早日找准“维护基本人权,实现社会正义”的职责目标。但愿这一天能够早日来到,中国也将实现真正的法治。

参考文献
[1] 《中国律师》,2004年第11期、12期,2005年第1期、2期、3期
[2] 刘桂明 ,《中国律师何处去》,《中国律师》,2003年第7期
[3] 刘武俊,《解构中国语境的律师角色》,《燕园评论》,2003-02-10
[4] 刘桂明 ,《中国律师业面临十大难题》,《中国律师》,2002年第11期


总共4页     [1]   [2]   [3]   4  
上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