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刘雁飞(23)
(六) 完善关联交易的监管。当前,关联交易是大股东盘剥小股东利益的主要途径,尽管中国证监会的系列制度中都有对此的规定,也初步建立了利害关系人回避表决和信息披露制度,但关联交易问题却并没有得到缓解。我认为,我国应该进一步完善对关联交易的立法,尤其应将关联交易的规范提升到《公司法》和《证券法》的层面,确立控股股东对下属公司发生不公允关联交易而导致下属公司遭受利益损害时的赔偿责任。鉴于我国上市公司70%的关联交易是与其控股母公司之间发生的现状,为了有效保护小股东的利益,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揭开公司面纱原则”、“深石原则”,尤其是德国的“推定的关联企业学说”, 对我国的《公司法》和《证券法》进行相应的修订。
结 语
公司治理制度具有国家和地区特性,它必须与本国的市场特征、制度环境以及社会传统相协调。一国公司治理结构是随着该国(地区)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的发展而不断调试的,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虽然不存在所谓最优和唯一的公司治理,但好的公司治理却有着共同或者相同的原则,如对中小股东的权利保护、法律完善、市场竞争等等。
不同的股权结构在保护中小投资者方面存在差异。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虽然有助于促进兼并,但在代理权竞争和监督机制方面存在很重的不足;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其内部治理具有很大的稳定性,也不利于外部约束机制的发挥;而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能较好地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尤其是在保护小股东利益、监督内部控制人等方面。
短期内看,通过国有股减持,在上市公司中引进有效的股权制衡机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和减少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剥夺。但从长期看,只有完善平等保护投资者的商业法律体系和公正有效率的行政执法,才能从有效保护小股东的利益。
参考文献
参考书籍
1. 张维迎著:《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 王文钦著:《公司治理结构之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 孙永祥著:《公司治理结构:理论与实证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4. 于群著:《公司治理问题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 朱羿锟著:《公司控制权配置论-制度与效率分析》,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6. [美]查尔斯.沃尔夫著,谢旭译:《市场或政府-权衡两种不完善的选择》,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年版
7. 梁能主编:《公司治理结构:中国的实践与美国的经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总共27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