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社会生产关系视野中的犯罪学/孔一(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 379页。
[英]马林诺夫斯基:《蛮族社会的犯罪与风俗》,林振镛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康树华主编:《犯罪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页以下。
张甘妹《犯罪学原论》台湾汉林出版社1985年版。
谢勇:《犯罪学研究导论》,湖南出版社1992年版,第17页。
[法]E·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狄玉明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参见[德]马克斯·伟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彭强、黄晓京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前引[3],迪尔凯姆书。
“范式”一词由库恩1968年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陈向明博士在《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一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中对此做了精确的概括。“范式”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科学家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共同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2) 共有的信念;(3)某种自然观(包括形而上学假定) 。“范式”的基本原则可以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表现出来,分别回答的是事物存在的真实性问题、知者与被知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研究方法的理论体系问题。这些理论和原则对特定的科学家共同体起规范的作用,协调他们对世界的看法以及他们的行为方式。
卡尔·波普认为,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的区别就在于它们具有可证伪性。科学命题或科学理论不可能是经验证实,因为单称结论的真不能传递至全称前提。但却能被经验证伪,其逻辑根据是全称陈述与单称陈述之间逻辑关系的不对称性。
上文我们只列举了一些人们经常提及或论证的影响犯罪的因素已有43种之多。
参见储槐植:《刑事一体化与关系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参见皮艺军:《犯罪学研究论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概念、变量、假设、命题是构成理论的基本要素。理论的解释广度、解释精确度和结构的简练程度是衡量理论优劣的标准。
目前能够看到的国内以《犯罪学》命名的书籍已有十几种,但是并没有一本象萨瑟兰的《犯罪学原理》或张甘妹的《犯罪学原论》这样有较高原创性的著作。教科书是引导学生的对学科兴趣和步入某学科领域的基础材料。20世纪人们是跟随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目前已出16版)学习经济学的。而国内对此认识非常不够:教材随意编写,任意指定学生使用(不排除推销动机)。毫不夸张的说,一些学科的声誉和一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被指定的粗制滥造的教科书败坏的。


总共8页     [1]   [2]   [3]   [4]   [5]   [6]   7   [8]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