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加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 为构建平安、和谐福田提供坚实保障/李志刚(8)
近年来,我区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调解组织在区委、区政府、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做了大量工作,有效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纠纷、涉法上访案件。据统计,2002年到2004年11月,全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纠纷1800余件,防止矛盾纠纷激化80多件,防止群体性上访50余件,涉及3000多人次,有效化解了基层社会矛盾,为维护我区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年初,市委三届十一次全会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硬任务和第一责任。我们要增强法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能,充分利用法律进社区这一载体的作用,为辖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依法维护企业和居民的合法权益;要加大普法力度,围绕“三个下降、一个上升”的目标,进一步发挥人民调解的作用,切实解决辖区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扩大调解工作的覆盖面,努力化解群众矛盾纠纷,积极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防止矛盾纠纷升级和激化。要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通报制度、归口办理制度、领导包案和挂牌督办制度、排查调处考核制度,规范排查调处工作程序,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排查调处工作的方式方法。司法所和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建立人民内部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制度,实行“四前”(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和“四先四早”(预警在先,苗头问题早消化;教育在先,重点对象早转化;控制在先,敏感时期早防范;调解在先,矛盾纠纷早处理)工作机制,定期对辖区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进行及时排查调处,特别是对可能引发群体性聚集、上访事件的隐患,坚持抓早、抓苗头,切实地把各种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另外,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调处责任制,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切实做好婚姻、家庭、邻里等民间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根据“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司法所要每季度进行一次集中排查调处,各基层调委会每月一次。各单位要严格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责任制,对排查出来的纠纷,按照定人员、定时间、定责任的要求,安排专人及时跟踪处理。各司法所和基层调委会对排查调处的案件应定期上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要求,“要积极稳妥地发展行业性、区域性的自律性人民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工作要采取多种组织形式,便民利民,及时化解民间纠纷。”我们应进一步拓宽人民调解工作的领域,与其他调解部门共同开展调解活动,增强人民调解工作的效率和社会覆盖面。
总共13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