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工会组织贯彻落实《工会法》情况的调查报告/徐凤林(4)
对策三:突出维权维稳,在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上展现新作为
以完善依法维权有效机制为保障,围绕依法维护职工权益,规范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行为,依法处理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加强集体协商主体建设,扩大实行集体协商的企业范围,广泛开展集体协商要约行动,重点开展区域性和行业性集体协商,加强对集体协商与订立集体合同的指导和服务,指导劳动关系双方签订“1+3”集体协商合同,深化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签订工作,强化合同审查管理和履约监督,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提升集体协商质量与集体合同实效。强化劳动执法检查,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规范用工市场,强化就业歧视监督,提升劳动关系治理能力。健全失业救济机制,强化社会保险统筹覆盖面,解决欠缴保费问题。做好劳动关系风险会商研判,防范化解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深化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构建工会法律服务网,推动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争议多元处理机制、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发挥“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作用,依法调解劳资双方争议,防范和化解欠薪等劳动关系风险,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加强市、乡镇、社区三级职工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基层公共服务站点阵地布局,发挥工会驿站和职工之家作用,打造普惠服务品牌,开展一站一品牌特色服务活动,引进社会服务资源,优化整合服务项目,将职工服务中心建设成为服务职工的窗口、联系职工的平台。健全困难职工返贫动态监测预警机制,落实职工医疗互助工作,提高职工互助保险覆盖面和参保率。开展“四季送”等常态化送温暖活动,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优质服务。完善员工培训机制,提高劳动者职业素养和知识水平,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
对策四: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在提升工会法治化水平上展现新作为
以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为主线,围绕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突出思想引领,强化责任担当,前置政治纪律政治规律,提高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建设一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熟悉本职业务,热爱工会工作,受到职工信赖的干部队伍。建立预算、决算、资产监管和经费审查监督制度,落实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体制和下审一级的经费审查监督体制。加强劳动监察执法效能建设,参与指导劳动执法检查,解决执法人员素质不高、不按程序办事,多头执法、重复执法,过度执法和选择性执法等问题,增强处理劳动争议效率,提升劳动关系治理能力。加强与人大、政府、司法机关沟通协作,自觉接受人大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提升劳动保障执法水平。加强协调劳动关系能力建设,开展劳动法律法规、政策和策略技巧培训,提升开展集体协商的协调能力、协商谈判能力和研究解决问题能力,搞好调查研究,政策咨询、法律援助、代表培训、起草文本,为开展集体协商提供智力支撑。建立工会工作综合评价体系,完善《工会工作质效评价规范》,开展工作业绩评估考核,打造一支业务精能力强,懂法律能代表,会维护善协商的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
总共5页
[1] [2] [3] 4
[5]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