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的法理思考/徐凤林(3)
三、几点对策
对策一:深刻认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重要性,为新时代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全总十八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劳动合同是协调就业关系的基础,是劳动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是维护和谐劳动关系的纽带。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决策部署,以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为目标,完善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健全和谐劳动关系创建体制机制,完善党委领导的政府、工会、企业三方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发挥劳动合同在调整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以职代会作为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机制,落实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明确劳动双方权利义务,构建新型和谐劳动关系,抑制劳动争议发生,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全面振兴新提供有力支持。
对策二:加强劳动法治建设,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法治保障
认真贯彻执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及《社会保险法》《企业工资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企业和劳动者法治观念,推动企业依法规范用工,劳动者依法维护权益,提高劳动关系治理法治化水平。坚持法治规范保障,加强法律监督,强化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处理的制度建设,履行执法责任,深入开展劳动执法检查,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监督检查到位,保证劳动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保障企业和劳动者双方合法权益,公正、平等、合法处理劳动争议案件,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扫清障碍。加强工会监督,强化民营企业工会组织建设,落实工会参与、建设、维护、教育“四项职能”,督促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建立工会组织,聚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本职责,加强工会规范化建设,健全服务职工体系,拓宽服务职工领域,深化智慧工会系统平台建设,实现工会工作制度化与规范化。加强“会、站、家”一体化建设,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作体系,使工会成为劳资双方信赖的桥梁与纽带。深入宣传劳动法律法规,提高公民和广大劳动者法律意识和运用劳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对策三:强化指导与服务,规范创建内容与标准
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明确创建内容和标准。健全企业党组织,履行组织职工、宣传职工、凝聚职工、服务职工的职责,团结凝聚各方力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健全企业工会组织,完善工会组织制度,开展集体协商并签订集体合同。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成立厂务公开协调领导机构,完善厂务公开制度,落实职工董事、监事制度,明确权利义务,认真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发挥作用。建立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依法制定劳动规章制度,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建立职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规范劳动用工管理。依法保障职工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社会保险、职工技能培训等基本权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精神。全面执行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预防伤亡事故发生。建立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完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工作制度,加大重大事故防范化解,减少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加强劳动关系基层公共服务站点建设,做到服务场所固定、服务措施齐全、服务内容完备、服务质量高效,形成特色鲜明的公共服务品牌。完善职工困难帮扶机制,建立职工健康服务体系,提升职工生活质量。


总共4页     [1]   [2]   3   [4]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