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形态表现、成因与对策/徐凤林(4)
对策二:加强工会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服务能力
以《中国工会章程》为指导,围绕落实工会的参与、建设、维护、教育“四项职能”,聚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本职责,强化依法建会、依法管会、依法履职、依法维权,健全服务职工的工会体系,拓宽服务职工领域,推进工作清单化管理、图表化推进、手册化操作、模版化运行、机制化落实的“五化”工作法,深化智慧工会系统平台建设,推进“互联网”工会工作。扎实开展建会活动,提升建会率和职工入会率,推动工会组织向中小微企业、“三新”领域延伸,大力推进“网上入会”,扩大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按照“八有”标准,规范和提升乡镇街工会组织体系建设水平,夯实阵地基础,促进基层工会组织健康发展。加强“会、站、家”一体化建设,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作体系,完善工会内部管理制度,落实民主管理制度,把工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职工之家”。开展建会活动,搞好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建设,提升企业建会率和职工入会率。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杜绝出台企业规章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相冲突现象,建立困难职工生活保障机制和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机制,确保重大问题依照规定程序集体决定。加强劳动关系三方协商协调机制建设,落实好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建立科学合理、公平有序的工资决定机制,探索新就业形态劳资机制运作方式,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利益,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完善税务代征经费收缴工作机制,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强化财务监督检查,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加强与人大、政府及司法机关沟通协作,促进工会工作法治化建设,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
对策三::加强劳动保障执法建设,竭诚服务职工群众
以完善依法维权有效机制为保障,围绕依法维护职工权益,规范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行为,依法处理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加强集体协商主体建设,扩大实行集体协商的企业范围,广泛开展集体协商要约行动,重点开展区域性和行业性集体协商,加强对集体协商与订立集体合同的指导和服务,规范签订集体合同,指导劳动关系双方签订“1+3”集体协商合同,深化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签订工作,强化合同审查管理和履约监督,解决拒签集体合同问题。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提升集体协商质量与集体合同实效。强化劳动执法检查,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规范用工市场,解决违反收取押金、保证金;杜绝劳动定额不合理、随意加班加点、拒付加班费、随意解除合同、滥用劳务派遣制度,强化就业歧视监督,提升劳动关系治理能力。健全失业救济机制,强化社会保险统筹覆盖面,解决欠缴保费问题。做好劳动关系风险会商研判,防范化解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深化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构建工会法律服务网,推动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争议多元处理机制、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发挥“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作用,依法调解劳资双方争议,防范和化解欠薪等劳动关系风险,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加强市、乡镇、社区三级职工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基层公共服务站点阵地布局,发挥工会驿站和职工之家作用,打造普惠服务品牌,开展一站一品牌特色服务活动,引进社会服务资源,优化整合服务项目,将职工服务中心建设成为服务职工的窗口、联系职工的平台。健全困难职工返贫动态监测预警机制,落实职工医疗互助工作,提高职工互助保险覆盖面和参保率。开展“四季送”等常态化送温暖活动,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优质服务。完善员工培训机制,提高劳动者职业素养和知识水平,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
总共5页
[1] [2] [3] 4
[5]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