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点解析/徐凤林
劳动关系指雇主与雇员之间的法律关系和经济关系。和谐劳动关系指劳动关系双方处于一种和谐融洽的良好状态,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是劳动关系和谐的体现与保证。和谐的劳动关系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更牵涉到社会稳定。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依法协调劳动双方矛盾、妥善处理劳动争议的迫切需要,是依法规范用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高劳动关系治理法治化水平,巩固职工队伍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手段。
新时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须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要点一:找准现状问题、把握前进方向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劳动关系发生深刻变化,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用工制度改革和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推动劳动关系市场化与契约化,调整劳动关系的机制、手段与措施日趋完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有关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制度、劳动标准体系、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和劳动保障监察制度相配套的劳动关系调整法律、法规体系相继出台,调整与处理劳动关系步入法律轨道。随着用人单位主体多元化,用工和就业主体多样化,劳动关系多样化、复杂化、动态化、分层化日趋明显。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关系劳动者切身利益问题突出。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产业优化升级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劳动力市场呈现“强资本弱劳动”的格局。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 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劳动保障监察乏力等问题多发,影响社会和谐安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决策部署,聚焦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目标,加强调整劳动关系法律规范的立法与修法,健全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体制机制,完善党委领导的政府、工会、企业三方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以职代会作为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机制,落实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明确劳动双方权利义务,构建新型和谐劳动关系,抑制劳动争议发生,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全面振兴新提供有力支持。
要点二:强化立法保护、平衡利益关系
法律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手段,是规范人们行为的规则。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在构成、运行、处理等方面应当坚持法制化,加强劳动立法,才能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法治保障。要深刻认识劳动关系具有的平等关系和隶属关系的双重特征,兼有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性质,用人单位的强者地位和劳动者的弱者身份,针对劳动立法不够健全,工资支付立法层次低,对扩大就业、健全最低工资制度、加强企业工资分配调控和指导,发挥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价位、行业人工成本信息对工资水平的引导作用、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保障标准操作性不强;对拖欠工资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够,非全日制用工、劳务派遣等在立法还是空白等问题,强化立法和修法,依法平衡两者力量。坚持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具有的平等性和灵活性,以《劳动法》确立的“保护劳动者”原则为依据,修改完善《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及《社会保险法》《企业工资条例》等法律法规,出台地方性劳动法律法规,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增强劳动力市场自我调节能力,实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平衡。
总共3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