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法学论文/张建国(2)
二是劳动价值肯定的必然结果。生产要素由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构成,而劳动力在各生产要素中的重要地位已无可厚非。道理很简单,劳动者向企业投入劳动力,既是一种劳动行为,也是一种投资行为。换言之,资本、技术投入产生经济价值,劳动力(包括体力和脑力)投入同样也产生经济价值(如剩余价值), 这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更能得到体现 。美国钢铁工业之父卡内基就曾说: 我可以不要资金、工厂、设备和市场, 只要我的组织和人员保留着, 我将在几年后仍然是钢铁大王。因此, 在包括私营企业在内的任何企业中,职工不能仅限于得到劳动力投入的工资形式的补偿, 而还应象公司财产投资人一样,获得产权收益或分享企业利润(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换形式,是劳动创造的)。这就是说, 包括私营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都应在产品成本和利润中提取职工的福利、奖励、教育和劳动保险等基金,让职工享受,或把利润的一部分作为股份分给职工(即利润分享制,美国目前就有约10万家企业这样做),这就决定了职工拥有更多的参与管理的责任和权力。
三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众所周知,随着企业发展,管理方式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办企业初期,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一般采取家长制的管理方式,即一切事情由企业主决定。企业一旦发展到一定规模,经营活动频繁复杂,这就客观要求企业必须聘用管理人员或设立职能机构进行专业化管理。而当企业生产经营达到现代化程度时,不仅要求管理科学化,更要求管理全员化,即让职工群众参与企业管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依靠广大职工群众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把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和各道工序严格的、周密的管理起来,更好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各项生产经营目标。总之,管理方式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而这种发展趋势是越来越人性化、人本化,越来越重视劳动者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是凝聚职工群众的必然选择。团结就是力量。一个企业就是一个群体、一个团体,这个群体内部各个成员之间只有团结一致和拒绝离开,才能具有坚不可摧的力量。这就是企业的凝聚力或向心力所在。提升企业凝聚力的因素很多,其中达成目标的期望高、信息沟通程度好、群体地位高、成员的共同性强和成员在满足需求上对企业的依赖性强等,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同样,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依次为:生理(生存、生活)、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无可置疑,提升企业凝聚力,离不开让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因为让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才会使职工互相之间更好的沟通信息,自觉的调节个人行动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与企业整体相协调,从而顾全大局,达成思想统一、目标一致;才会使职工更好的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满足某些迫切需求,产生拥有企业一部分的主人翁意识,在思想观念上有一种归宿感和安全感,从而更加关心企业命运,为企业献计出力。实践证明,民主管理是职工自我保护的有利机会、相互交流的信息平台、得到尊重的最好体现、自我实现的有效途径。


总共4页     [1]   2   [3]   [4]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