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法理探析/徐凤林
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现象频发,形态多样,严重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由此可见,加强劳动法治宣传教育,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推动企业依法规范用工,依法签订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提高劳动关系治理法治化水平,才能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最近,笔者通过学习《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者权益保护法》等,就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进行法理探析。撰文如下,敬请斧正。
一、尊法学法守法,增强守法意识,提升法律素养
深刻认识劳动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独立重要位置,以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为目标,完善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健全和谐劳动关系创建体制机制,完善党委领导的政府、工会、企业三方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发挥劳动合同在调整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以职代会作为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机制,落实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明确劳动双方权利义务,构建新型和谐劳动关系,抑制劳动争议发生,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劳动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的法治理念,认真学习《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全面掌握劳动法律体系,学深悟透一系列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掌握法条,领悟法理,把握规则要义,养成自觉守法意识,形成遇事找法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能力,提高运用劳动法维护自身权益、化解劳动争议、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广大劳动者的劳动法治观念和依法维权实效。
二、知法懂法用法,依法签订合同,维护劳动权益
深刻认识劳动合同是协调就业关系的基础,是劳动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是维护和谐劳动关系的纽带。加强劳动法律法规实践应用,区分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劳务合同的异同。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和遵守法律的两个基本原则。能签书面合同的不搞口头约定;能签劳动合同的不签劳务合同。了解劳动合同所必须具备的条款:合同期限、工作内容、性质、工作地点;工资报酬奖金、津贴等标准;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纪律和奖惩规程,劳动合同终止条件;违约责任等。监督用人单位不得设定担保或收取抵押金,不得擅自扣押身份证或毕业证书;审查劳动合同中出现“工伤责任自负”、“试用期内不能结婚”和“合同期内不能怀孕生子”等无效条款;准确掌握劳动合同试用期限、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及永久合同标准条件;监督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等违反劳动合同行为。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劳动条件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试用期内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提前3天)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强迫劳动、强令冒险作业或违章指挥的,劳动者可即时解除合同,不须告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企业解雇员工须支付经济补偿金,除非员工有过错。下列情形不得解除劳动合同:①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②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③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④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⑤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总共3页     1   [2]   [3]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