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温跃:论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之争/温跃(28)

3.1.25Roxin认为,超过的主观不法要素的存在也能间接证明故意属于不法构成要件。例如,盗窃罪中 “ 不法占有的目的” 以及诈骗罪中“ 获取非法利益的目的” 是超过了对客观构成要件的认识范围的主观不法要素,对此结果无价值论也是承认的。尽管该主观要素反映的是独立于故意之外的心理状态,但它的存在实际上却以故意的成立为先决条件。若行为人没有盗窃的故意,则他不可能具备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意图;若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并无诈骗的故意,则他同样也不可能具备获取非法利益的企图。总之,只要承认超过的主观要素为不法要素,就必须同时承认作为其存在前提的故意也属于不法要素。井田良承认:刑法中规定了目的犯, 目的就是影响违法性判断的因素。

3.1.26 Welzel认为,从犯罪行为的发展规律来看,任何一种既遂犯都必然要经历未遂阶段。既然故意在未遂阶段确定地属于不法要素,那么它不可能在行为进入既遂的那一瞬间就从不法构成要件中骤然消失了。换言之,因为未遂是包含于既遂之中的犯罪形态,所以它不可能具有超过了既遂成立要件以外的独立要素。Mezger认为:故意与决意始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不过当行为处于未遂阶段时‚两者暂时结为一体;当行为发展至既遂时,决意因为被客观结果所取代而归于消灭,但故意作为责任要素却仍然继续存在。故人们不能以未遂犯的决意属于不法要素为由,想当然地就得出故意也同样是主观不法要素的结论来。Mezger这段论证表明结果无价值论者为了避免被证伪已经“不择手段”极其勉强地构造理论特设了(故意与决意)。

3.1.27其实,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在主观要素的体系地位的争议,在一些案件的分析上,差异并不大。
【案例】张三参加旅行社,在导游李四带领游客到某旅游商店购物时,将价值2万元的古玩偷偷放入王五的背包中(张三试图在王五回到旅馆后,再从同住一室的王五的背包中偷取该财物),不知情的王五背着背包外出时被店员查获。行为无价值论认为由于王五欠缺盗窃罪的主观违法因素“故意”,违背犯罪构成要件的符合性,不需要讨论行为的违法性(如讨论也是不具有违法性),更不需要讨论行为的有责性,不成立犯罪,出罪。结果无价值论认为王五的行为客观上侵害了法益,具有客观违法性,但王五欠缺主观故意,在罪责阶层评价时阻却责任,因而不成立犯罪,出罪。

3.1.28此案例上,结果无价值论与行为无价值论结论相同,但理由不相同。结果无价值论是无故意阻却责任,而行为无价值论是无故意阻却不法。从盗窃罪的立法罪状上看,主观因素“故意”究竟是构成要件因素,还是违法性因素或罪责因素?或既是违法性因素也是罪责因素?这不是事实判断,而是价值选择,或者说是构建体系的需要。如果你把“故意”当成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因素或违法性因素,欠缺“故意”则不具有盗窃罪的构成要件符合性或违法性,从而也就不成立盗窃罪,谈不上罪责和可罚性。如果你把“故意”当成盗窃罪的罪责因素,欠缺“故意”则阻却罪责,从而也不成立盗窃罪。


总共48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