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温跃:论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之争/温跃(41)

3.5.2结果无价值论和行为无价值论都不认为假想防卫行为成立正当防卫。因为正当防卫需要客观存在不法侵害,而不是想象存在不法侵害。该男子误以为两位警察是歹徒会对其进行不法侵害,该男子存在违法性认识错误。在结果无价值论看来,该男子的行为客观上侵害了两位警察的人身权,具有法益侵害性,因此其行为不法。在有责性阶层,
由于违法性认识错误,阻却行为的故意,如果他具有违法性认识可能性且该罪名处罚过失,同时没有其他责任阻却事由,成立过失重伤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如果他不具有违法性认识可能性,阻却责任,无罪。

3.5.3 行为无价值论在构成要件阶层或不法阶层引入主观要素,因此,思路一:设定故意定义包含违法性认识,认定假想防卫在构成要件阶层或不法阶层由于存在违法性认识错误而阻却故意,如果他具有违法性认识可能性且该罪名处罚过失,成立过失犯;否则构成要件不符,推定不具有违法性,更谈不上有责性。思路二:设定故意定义不包括违法性认识,把违法性认识放入有责性阶层作为责任要素。假想范围在构成要件阶层具有“故意”,到有责性阶层因欠缺违法性认识这个责任要素,阻却故意,如果行为人具有违法性认识可能性且该罪名处罚过失,成立过失犯。

3.5.4在结果无价值论看来,行为无价值论的第二条思路在不法阶层确认“故意”到有责性阶层否定“故意”,确认“过失”。因此,行为无价值论“自相矛盾”,这就是所谓的“回旋镖悖论”。“在假想防卫等场合却出现了原本属于故意类型的犯罪最终被认定过失犯罪的现象。这不仅违背其初衷‚而且自相矛盾。”(张明楷)

3.5.5 行为无价值论构造了一个理论特设来规避“回旋镖悖论”的证伪: 假想防卫在不法阶层具有“行为故意”或“构成要件故意”,故行为不法。因为行为不法,在有责性阶层推定行为存在责任故意,但由于存在违法性认识错误,阻却责任故意,又由于行为人存在过失,故成立责任过失。换句话说,行为无价值论依靠“行为故意”和“责任故意”等理论特设,主张肯定行为故意和否定责任过失并不矛盾。但在结果无价值论看来,行为故意和责任故意之区分,完全是行为无价值论在把故意作为主观不法因素纳入构成要件,从而在假想防卫问题上不得不承认假想防卫行为的故意,但在罪责阶层又不能承认假想防卫具有犯罪故意,所以费尽心思特设出一个“责任故意”来避免被证伪。在结果无价值论看来,只要把故意作为责任因素,而不是主观不法因素,在假想防卫上就不会出现在不法阶层认定为故意而到罪责阶层又否定故意的自相矛盾。


总共48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