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刑事和解司法应用解析/徐凤林
刑事和解制度有利于改善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关系,降低诉讼成本,维护被害人利益,矫正犯罪,实现犯罪人得再社会化。
笔者结合司法实践,对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条件、适用范围及应用对策进行法理思考,观点可商榷与指正。
一、适用条件
条件一: 适用刑事和解的基本前提是不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双方具有真实和解意愿,加害人期望减轻罪责,被害人希望减少损失,加害人主动提出适用刑事和解,且方式与内容合法,被害人自愿接受,双方签订和解协议,并实际履行。
条件二:加害人真诚悔罪,被害人真心谅解。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获得从轻、减轻后报复被害人,避免被害人获得赔偿后对加害人报复或缠诉、上访。
条件三:不侵犯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不违背社会公共利益。刑事责任是公诉机关代表国家进行追诉的,当事人无权处分,对刑事部分不能协商约定。刑事和解不能违背公序良俗,不得处分国家、集体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利益。
二、适用范围
范围一:适用刑事和解受犯罪种类限制。适用刑事和解的案件是《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故意犯罪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过失犯罪。犯罪行为对社会关系损害相对较小,对被害人影响相对较大的案件。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罪、非法剥夺公民信仰自由罪、渎职罪等严重破坏社会关系犯罪不适用刑事和解程序。
范围二:适用刑事和解受犯罪起因限制。适用刑事和解的故意犯罪案件应是因民间纠纷引起的婚姻、家庭、邻里之间纠纷,当事人之间因偶发事件引起的纠纷,对其它社会关系和其他人影响相对较小,有利于修复关系,避免矛盾激化,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适用刑事和解的过失犯罪不是出于双方当事人主观意愿,存在达成和解前提基础,易通过和解达到恢复社会关系目的。
范围三:适用刑事和解受犯罪程度限制。适用刑事和解故意犯罪案件是自诉案件、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过失犯罪案件是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危险性和主观恶性不大,通过刑事和解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心悔过,认罪伏法,尽快融入社会,减少再犯罪的发生。
范围四:五年内故意犯罪的不适用刑事和解。包括部分法定刑三年以上案件(如非法拘禁、敲诈勒索)及部分法律规定可以附带民事赔偿的案件,对于事出有因或被害人有明显过错,一时激愤犯罪的案件,适用和解程序对案件处理会收到较好效果。犯罪情节恶劣、严重侵犯国家和公共利益的重大案件、累犯及应当数罪并罚的案件,不适用刑事和解。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