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缺损与观念抵牾: 当代中国律师业的两大难题/李轩(27)
因此,当今中国的律师的确很辛苦,每个人都背着重重的关系网,像一只只负重的蜗牛,爬行在金钱和关系网中,寻求着利益,寻求着生存。
2.5.5 官本位意识与自由职业的冲突
当代中国律师心态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大背景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在古代中国,有讼师而无律师。律师实是一种外来的职业种类,是借鉴西方文明而设立的。欧美社会,律师是一种相对独立而尊贵的职业,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律师不但代表着丰厚的收入,而且代表着一种任何阶层都不敢小视的社会力量。律师运用自己的学识与活动能力,成为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的不可或缺的润滑剂。在近在咫尺的香港,律师在司法领域一言九鼎的巨大作用,往往激发起人们对律师这门职业的热情赞叹和深深敬仰。而在中国大陆,许多普通民众正是通过一部分反映西方以及香港律师的影片及录像片,接触到律师这一职业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效能。以致于很多中国的普通百姓在与律师的接触中,常常情不自禁地问“你们是不是也像《法中情》(一部反映香港律师风采的影片)里的律师一样,在法庭上面对法官和对方律师慷慨陈词、雄辩无敌?”律师在欧美社会,的确是独立而自由的职业。
然而在中国,律师却远没有西方律师那种发自内里的潇洒和自信,没有那种纵横捭阖的雄辩气概——律师在中国并不像在欧美国家那样自由。相反,在中国律师的内心,常常充满了困惑和不平。因为中国曾是一个古老的封建国家,官本位的思维传统沿袭了几千年。充斥在人们意识里的,是各种官阶吏属组成的社会体制。一切都需要与官衔相对应,方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这种意识延续到今天,无论你是从事何种行业,都要(也必须)寻求与自身相对应的级别。只有分清你是什么级别,别人才好决定用什么样的方式和礼仪来对待你;只有分清自己是什么级别,并力求与一定级别的官员比如处级、局级甚至部级挂上钩,自己才会觉得一辈子没有白干,没有白辛苦;分清你是属于什么级别,不但容易与他人沟通,而且容易取得他人的认同,事儿也许就变得好办得多了。
既然在中国级别是如此重要,而律师本质上又是一种自由职业,于是乎矛盾就产生了。一方面,律师们需要自己非常努力地工作,依靠个人的力量取得成功,而很难取得他人抑或社会的帮助;另一方面,律师们在赚到钱后却觉得自己没有得到与自身努力、自身财力相对等的社会地位和礼遇,在别人眼里,自己不论如何成功、如何有钱,都只是平头百姓一个,得不到尊敬和承认。律师们会觉得自己游离于这个社会官本位的体制之外,难以定性,因而也就极不舒服,内心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这点东西就是——级别。
总共29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