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独立审判探源及其现实分析——寻求实现立法与现实的契合/蔡彦敏(10)
讨会上,最高法院的一名资深法官在分析审判委员会存在的种种弊端
之后,坚定地主张将其予以废除。[注20]而在97年9月北京大学司法
研究中心举办的有关法院在中国权力结构中的地位的研讨会上,也有
学者在实证的基础上提出不同的意见,认为现在的审判委员会在运作
上已发生变迁,由其决定的案件在法院审理中占少部分,主要是疑难
案件,审判委员会逐步转向注重专业知识的讨论。在法官自身基本素
质不够的情况下,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亦是内部自觉的一种表现。而
且,审判委员会还起着以集体名义抗拒行政干扰的作用,审判员面对
干预可以把责任推到审判委员会这一集体身上。[注21]依笔者揣度,
后一种观点的提出,更主要地是出于对一些不尽人意的现实问题如法
官素质和外界权力对审判的干扰等因素的考虑。但无论如何,即使在
肯定审判委员会在这些方面所能起到的积极补救作用的同时,还是不
能忽视其本身的致命弱点所带来的对程序法规定的其他基本原则、制
度的背离和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等的损害。倘若无法消除这些背离和
损害,除了取消审判委员会这一途径之外,我们恐怕不应再作其他的
选择。至于法官素质和对外界权力干扰的抵御问题,当然不是不予重
视和解决。但权衡利弊得失,通过审判委员会制度来制约或弥补决非
根本和长久之计。

  三、寻求实现立法与现实的契合

  十五大报告中所提出的推进我国司法改革,既反映出历史的必然
性也反映出现实的迫切性,是我们依法治国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而毫无疑问,司法
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切实实现审判独立这一重要的宪法和法律原
则。可以说,审判独立不实现,司法改革的使命也就不可能很好地完
成。审判独立是司法改革的重要基点,审判独立不能真正实现,其他
方面的司法改革就必然难以推行下去。而要在审判独立问题上真正实
现立法与现实的契合,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以精英化、专业化为指导思想确立和施行统一、严格的法
官任用和考核标准。并且不仅以此标准决定未来进入法院系统的人选,
而且以此标准对已在位的法官进行遴选。对显然不适格者实行“下岗”
制。如前所述,法官这一职业不同于其他任何职业,其使命在于通过
公开的司法程序解决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冲突,并通过该过程本身
向当事人以及全社会宣示正义与法律的准则。显然,法官独立审判的


总共15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