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独立审判探源及其现实分析——寻求实现立法与现实的契合/蔡彦敏(3)
同行使审判权。并按照司法独立的原则进一步规定:法官独立,只服
从法律。⑦审判独立原则的确立,为审判权的公正性和权威性进而为
诉讼公正的实现提供了诉讼制度上的保障,并由此而成为世界各国普
遍奉行的诉讼原则。为保障审判独立原则的实现,西方国家还确立了
诸如法官高薪制、终身制等一系列的保障制度。

  二、独立审判的现实分析

  虽然我国并不实行三权分立,但独立审判也是为我国宪法、法院
组织法、法官法以及三大诉讼法共同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⑧由此,
我们应该能够感悟到我国立法对审判独立的高度评价和重视。因此,
问题显然已不在于我国立法是否肯定或重视审判独立原则,而在于该
原则本身究竟蕴涵着怎样的内容以及如何确保其真正实现。

  长期以来,根据“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审判案件,不受任
何行政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的法律规定,我国学术界的权威诠
释主要是强调整个法院系统独立于外部权势和力量的干预,是“法院
作为一个整体行使审判权时独立。”⑨而否认法官在法院内部的独立,
认为“这种独立不是审判员个人独立,也不是合议庭独立。”[注10]
并习惯于将此上升到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独立审判原则
的重要分界线的政治高度加以认识。这种诠释作为一种理念倡导,至
少在相当程度上支持、造就了我国法院组织法对法院内部机构的设置
及我国法院现行的管理体制和状况。人民法院的正、副院长组成院级
行政领导层,主持法院的全面工作,当然也包括审判工作。其中,正
院长主持全面,副院长若干则各自分管一面。法院内部的审判业务层
面则分设民庭、经济庭、刑庭、行政庭、执行庭等。每一业务庭又设
正、副庭长负责本庭的审判业务。每一业务庭的审判人员作为独任庭
或组成合议庭具体负责个案的审判。主管院长和庭长对审判人员承办
的案件实行审批制度。同时,法院内部还设置审判委员会作为集体领
导审判工作的组织机构。虽然立法仅规定审判委员会对重大、疑难的
案件有讨论决定权,实践中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案件却远不止于此
。另外,虽然在91年修改民事诉讼法时删去了原民事诉讼法(试行)中
“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合议庭必须执行”的规定,但这主要是为避免
“先定后审”之嫌,而不是说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合议庭可以不执行
。事实上,在我国,恐怕还没有哪一家法院的合议庭可以不执行审判
委员会对案件所作出的决定。这样,法院公之于众的判决书上签署的


总共15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