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时代控申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思考/徐凤林(2)
二、新时代创新控申工作对策
对策一:树立为民亲民理念,提高新时代控申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这条主线,把为民亲民作为控申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满意作为检察工作目标,履行控告申诉职能,依法受理不服检察院刑事处理决定、处理群众举报线索久拖不决、违法违规办案或者违法违纪的、请求检察院进行国家赔偿的。履行诉讼监督职能,监督公安机关侦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履行受理公益诉讼职能。受理对行政、民事、刑事案件法院处理结果不服的控申。受理检察院违法违规办案或者检察人员违法违纪的举报,防止错捕、错诉,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司法不公现象。
对策二:加强检察服务中心建设,积极化解矛盾纠纷
围绕建设12309检察服务中心,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推行定点接访、预约接访和视频接访、检察长接访包案、联合接访、简易听证等项制度,实现维稳“窗口”前移。建立律师驻点值班制度,委托公益律师为申诉人提出处理建议、代理申诉,保障当事人依法行使申诉权。履行侦查监督职能,介入引导侦查取证、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探索轻微刑事案件和解与认罪认罚、公开听证、司法救助,融合履职新模式。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司法救助+社会帮扶+法律援助”等“1+N”多元化司法救助综合体系,控申工作与人民调解工作相结合,应调尽调、能调尽调、共同化解矛盾、帮扶救助终结案件。依法分类合理合法处理群众来访诉求,做到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落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制度,做到案结事了,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对策三:落实宽严相济政策,突出办案工作重点
围绕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注重司法社会效果,最大限度增加社会和谐因素。对于七类案件(犯罪预备、中止、未遂、自首、从犯、防卫过当、避险过当、未成年等法定从轻或减轻情节的;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初次实施轻微犯罪,特别是对因生活无着落,偶然发生的侵财性轻微犯罪;犯罪嫌疑人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不大的案件;因亲友、家庭矛盾引发的轻伤害案件;轻微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认罪悔过、赔礼道歉、积极赔偿损失,并得到被害人谅解或者双方达成和解并切实履行,社会危害性不大的案件;属于被害人提起自诉的轻微刑事案件)通过和解、调解、赔偿等方式,做好释法说理工作,达到息诉罢访效果。构建以抗诉为主的多元化监督格局,发挥各种监督手段整体效能,推行文书说理、公开听证等息诉工作方法,抗诉与息诉并重,严把办案程序关,以“案结治源”为目标,做好息诉工作,从源头上遏制案件演变为涉法上访案件。积极开展案件初查工作,提高初查成案率,保证初查效果。对刑事申诉案件搞好与法院衔接,对不服不立案案件的复查工作及时转侦查监督部门办理。完善保障刑事被害人权利制度,明确救助范围,争取救助经费,加强检察内部分工合作,共同做好救助工作。强化检警协作配合,构建规范高效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从源头上提升公安执法和检察监督规范化水平。
总共3页
[1] 2
[3] 上一页 下一页